聯合國氣候報告 菲律賓環團怒吼政府不作為 新加坡啟動在地化推估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聯合國氣候報告 菲律賓環團怒吼政府不作為 新加坡啟動在地化推估

2021年08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許祖菱 翻譯;鄒敏惠 審校

上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最新科學報告,全球可能在2040年升溫飆破1.5°C。各國政府與公民團體紛紛警惕,尤其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最重、經歷天災傷痕累累的東南亞國家。

根據去年麥肯錫發表的「未來亞洲」報告,比起世界上其他地區,氣候變遷對東南亞影響最劇烈。不只是天災頻仍的菲律賓,高度都市化的新加坡也不例外,高溫傷害、海平面上升都將是敲響未來世代的警鐘。

海燕颱風災情。圖片來源:Photo Unit(CC BY-NC 2.0)
海燕颱風災情。圖片來源:Photo Unit(CC BY-NC 2.0)

乾旱與暴雨夾擊菲律賓 強颱成常態

2013年強颱海燕侵襲菲律賓,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經濟損失約新台幣231億,是當地自1900年以來最嚴重的颱風災害事件,去(2020)年更接連遭到超級颱風天鵝與中度颱風梵高的襲擊。

曾經參與撰寫IPCC報告的馬尼拉天文台執行長傑特神父(Father Jett Villarin),接受菲律賓媒體《Rappler》訪談表示,「我預估,我們已經在經歷的這一切極端事件,未來強度將會加強,強烈颱風將成為暖化世界的常態。以往可能是百年一遇的颱風,現在變成每50年或每10年就發生一次。」

菲律賓氣候學家提比格(Lourdes Tibig)接受當地媒體《ABS-CBN》採訪時也說,「IPCC推估的情境顯示,熱帶氣旋的數量不一定會增加,但強度一定會增強。」

傑特神父說,菲律賓面臨的氣候變遷情景,將是平均雨量減少、強降雨機會上升,一年之中又會遭遇數次乾旱、極端缺水的狀況。這對於大幅倚重農業的菲律賓而言是一大衝擊,尤其對需水量高的作物(如稻米),打擊更是嚴重。

氣候變遷衝擊菲國城市系統  貧者脆弱度暴露無遺

氣候暖化也代表菲律賓將面臨海平面上升與城市升溫的威脅。菲律賓沿海城鎮多,開發案、地層下陷問題也很嚴重。提比格就警告,如果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狀況未見趨緩,菲律賓有些小島可能會被淹沒。

城市升溫的「受災戶」,是最脆弱的、都市裡的貧窮者。因為經濟狀況比較好的人,才有辦法在安全的地區建造穩固的房子、買得起空調設備躲避高溫,也比較有辦法在糧食匱乏的時候,取得營養的食物來源。

氣候變遷的風險與貧窮者的脆弱度形成負面循環,所受風險越大,脆弱度越高;脆弱度越高,又更強化個體所承受的風險。「我們得要打破這個循環」,傑特神父說。

在新加坡炎熱天氣下躺著休息的人。圖片來源:alex yosifov(CC BY-SA 2.0)
都市裡的貧窮者是氣候變遷下最脆弱的一群。圖片攝於新加坡。圖片來源:alex yosifov(CC BY-SA 2.0)

傑特神父認為,「應該要更仔細審視都市空間的規劃」,像是應該要蓋什麼類型的基礎建設、在哪蓋、如何改善排水系統(以因應更頻繁且猛烈的洪水),以及如何使受困於都市熱島效應的社區降溫等等。

新加坡增溫快速 都市更熱、更濕、更難受

城市國家的新加坡,自然也將面臨更嚴峻的升溫挑戰。《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報導,新加坡升溫速度高於全球其他國家,年均溫已經從1980年的26.9°C,持續攀升到去年的28°C。

新加坡氣象局(MSS)網站資料顯示,歷史上前十名最炎熱的年份中,有七名出現在近10年間。氣溫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熱島效應,人類活動產生的熱量被困在都市的建築物和道路,因而造成都市高溫化。

「都市會使人為暖化效應強化,高度都市化也產生更多的極端熱浪事件。」IPCC報告在「決策者摘要」章節點出重要性。

新加坡烏節路上的雨豆樹,寬大的樹冠為道路上車輛行人遮蔭擋雨。攝影:李育琴。
新加坡烏節路上的雨豆樹。資料照。攝影:李育琴。

本身也參與IPCC報告撰寫的新加坡管理大學助理教授Winston Chow表示,濕氣會放大人體感受到的「熱不適」(thermal discomfort)。他說,人類儘管可以依靠冷氣和遮蔭繼續生活,新加坡原生的動植物卻是不行。「一旦熱浪期間稍微拉長,我們的樹木、動物和海洋可就沒這麼好命。」

菲律賓環團怒吼 人民受災最重 國家政策「嘴上說說」

IPCC最新報告發布後,菲律賓活躍的公民社會也紛紛發聲。

菲律賓氣候行動青年倡議聯盟(Youth Advocates for Climate Action Philippines,簡稱YACAP)教育專員邦尼法西奧(Jon Bonifacio)認為,這份報告以科學方式清楚說明,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再推遲氣候行動」,他措辭嚴厲地說,「在因應氣候危機上,各國領袖未能採取必要措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詛咒我所屬的世代與未來的世代,只能活在根本不宜人居的地球。」

雖然許多氣候倡議者一直都很期待IPCC的報告出版,YACAP的國家協調員葛瓦拉(Xian Guevarra)說,「但令人震驚的是,就算菲律賓是最受氣候災害影響的國家之一,我們的政府依然停留在用嘴巴說說的階段。政府幾乎沒有採取實際行動應對危機。」

當破紀錄高溫或水深及頸的洪患,已經成為菲律賓的常態,「杜特蒂政府卻還在堅持乏弱的調適作為」,YACAP表示。

菲律賓氣候抗議。圖片來源:菲律賓氣候行動青年倡議聯盟 Youth Advocates for Climate Action Philippines
菲律賓氣候抗議。圖片來源:菲律賓氣候行動青年倡議聯盟YACAP

人民力量聯盟(Power for People Coalition,簡稱P4P)召集人阿蘭斯(Gerry Arances)指控,菲律賓政府數十年來忽視氣候警示,「癡迷於煤炭,將菲律賓人的生命棄於危險之中。」

菲律賓遲至今年4月才提交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簡稱NDC),承諾在2020年與2030年之間,在農業、廢棄物處理、工業,運輸業與能源部門內,減少7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這當中有72.29%屬於「有條件」的NDC,即需要國際資助與支持才有辦法達成,剩下的2.71%才是「無條件」情境下的NDC。

新加坡展開行動 先從在地化氣候推估著手

新加坡則已經著手研究IPCC報告內容,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氣候變遷未來如何影響新加坡,以及政策應該如何因應調整。包括如何將聯合國報告在地化、建置地區性的氣候模型等,將由新加坡氣象局的「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Singapore, CCRS)主導進行。

該中心同時也展開第三輪的新加坡國家氣候變遷研究報告。新加坡氣象局發言人稱,此份研究將以IPCC的最新模型為基礎,呈現出新加坡在地化且高解析度的氣候推估資料。

Winston Chow在《亞洲新聞台》(CNA)撰文提醒在地化資料的重要性。他舉例說明,全球的「大圖像」告訴我們,在大部分的東南亞沿海城市,如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將面臨多雨型的氣候災害,如更劇烈的颱風侵襲。然而在同個地區的其他城市,如新加坡,最需解決的反而是在都市效應影響之下,隨著每一度額外增溫而來的一波波極端熱浪。

作者

鄒敏惠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黃鈺婷

大學主修外文與社會學,研究所念環境教育。期許自己做好環境資訊的轉譯者。

許祖菱

傳播科系畢業後曾任新聞外電編譯、採訪編輯、自由影像工作者,現任職專注綠電與碳權趨勢的國際媒體平台《RECCESSARY》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