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DS:針對環境永續所應努力的目標 | 環境資訊中心

NSDS:針對環境永續所應努力的目標

《國家永續發展政策》小辭典

2007年05月04日
編輯部彙編

「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為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第七項,面對環境日益惡化,地球負載容受力(Caring Capacity)愈來愈瀕臨臨界點之際,如何確保環境永續,是各國密切關注的課題之一,以下介紹國際及國內對環境永續所做的努力:

一、國際現狀:

此目標意味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明智地使用自然資源,特別是對於農村、城市中貧民而言,須先滿足其基本的安全飲水與基本衛生條件,爾後確保扶助其脫離經濟困境時,不致侵害環境可容許之範圍。據估計數十億人缺少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備,有26億人(占發展中世界人口的一半)沒有廁所和其他形式的改良衛生設備。改善這些問題和其他環境問題,需要更注重窮人的困境,並開展前所未有的程度的全球合作。在最貧窮地區的森林消失速度最快,但富國產生的溫室氣體最多, 因此各國都應該有所動作。

二、台灣現狀:

本目標在台灣的動現況,以國家永續發展策略與永續指標成績來說明:

(一) 台灣的永續發展策略

台灣目前於永續發展推動上,願景與策略綱領、行動方案與具體期程都早已規劃完成,但實際執行仍有許多問題。其中「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缺乏法律定位,致使定位模糊,政府決策並未參照綱領內容研訂,亦即該政策綱領並未具備重要政策指導方針的功能。

(二) 台灣ESI與EPI之永續指標表現

近兩年台灣在國際上兩個評估國家環境永續性的指標-「先驅性2006環境績效指數」(Pilot 2006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與「環境永續指數」(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表現出現兩極(前者113個國家中排名24名,後者全球倒數第二),係因兩者所採用的指標不同及某些結構上的因素,但了解我國在指標中的表現狀況,仍有助於指引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三) 永續台灣評量系統

「永續台灣的評量系統」計畫透過學界專業的整合,提出一套永續發展指標,並架構評量台灣永續發展的系統,已經規劃出「島嶼台灣」(Island Taiwan)指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