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永續發展 | 環境資訊中心

健康與永續發展

2007年05月03日
編輯部彙編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中的四、五、六皆與是健康有關的議題,以下就各發展目標的國際現況與台灣現況分別介紹:

一、目標四:降低兒童死亡率

(一)國際現況:

全球每年幾乎有11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也就是說,每天有3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這些兒童大多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死於本可以低廉的現有手段預防或治療的一種或多種疾病。有時原因簡單到就是因為缺少可以治療肺炎的抗生素或治療腹瀉的口服體液補充鹽。營養不良也促使半數以上死亡的發生。或是麻疹疫苗免疫接種也能解救許多兒童性命。

(二)台灣現況:

台灣的基礎醫療技術已然發達,因此此目標要在台灣落實,應當著眼於「兒童健康」。由於兒童早期的健康水平影響其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進而影響其一生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家境而造成貧窮,失去基本的競爭條件。台灣兒童目前遭遇到以下問題:1.社會變遷造成複雜兒童福利問題;2.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未受重視;3.兒童福利預算少;4.行政院組織改造忽略兒少福利專屬機構;5.民間機構的輔助兒少福利與健康事務。

二、目標五:改善產婦保健

(一)國際現況:

全球每年有50多萬婦女死於懷孕和分娩,因孕產而嚴重傷殘的婦女人數是這個數字的20多倍,而這些傷殘如得不到治療,將造成終生的痛苦和恥辱。母親死亡對其遺留的子女尤其殘酷,他們更可能陷入貧窮,淪為被人剝削的物件。

幫助產婦高死亡率國家,需要投入很多資源,才能確保絕大多數分娩得到有能力預防、檢測和應付產科併發症的醫生、護士或助產士的護理。當確實出現問題時,婦女必須能夠及時住進設備充足的醫療設施。比如說生殖保健服務、年輕人的產前輔導,而目前有2億婦女對安全、有效的避孕服務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二)台灣現狀:

根據衛生署台灣地區歷年孕產婦死亡概況的統計資料表,自民國80年代初期以至目前,孕產婦的死亡率維持在10萬分之7左右,70年代初期孕產婦的死亡率則為10萬分之19,數據顯示孕產婦保健已有改善。日本最近發表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9,新加坡是10萬分之6,美國為10萬分之71。近年來民眾對產婦生產環境的重視,也促使醫療體系更加改善生產相關細節2。

三、目標六:迎戰愛滋病、瘧疾及其他疾病

(一)、國際現狀:

自25年前報告第一例病例以來,愛滋病已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們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全世界第四大死因。全世界已有2000萬人因其死亡,產生1300萬名的愛滋孤兒到2004年底,估計約有39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甚至在受影響最嚴重國家還扭轉了幾十年來在發展方面取得的進步。

瘧疾則是每年奪走100萬人的生命,多數是幼兒,估計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因此放慢1.3%。由於抗藥性菌株的出現以及愛滋病毒和愛滋病造成的脆弱性,曾經認為被擊敗的結核病目前正在捲土重來。以上這三種疾病都集中在最貧窮國家,這一點並不令人奇怪。通過教育、預防以及發病時的治療和護理,可以基本上控制這些疾病。等疾病的蔓延。

(二)、台灣現狀:

1.台灣愛滋病疫情現況

根據疾管局資料,台灣從民國73年至93年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者累積通報人數達6,766人,至94年12月底則達10,158人,至95年十月底通報累計16,823人,確診12,503人。顯示台灣愛滋病毒的感染率有持續成長的趨勢。

2. 台灣瘧疾疫情現況

瘧疾為法定第二類傳染病,根據疾管局資料,台灣在光復初期瘧疾患者有120萬,撲瘧計畫實施後日漸減少,並於1965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瘧疾根除證書。自撲瘧進入保全期以來,病例以境外移入為主,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平均約30例,主要來源是東南亞地區、非洲及大洋洲。

3. 台灣結核病疫情現況

結核病是經由飛沫傳染的慢性傳染病,並不會經由接觸物品、使用相同的餐具、共同飲食而傳染給他人;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結核病人都具有傳染性,一般個案經2星期治療即不具傳染性,單純的肺外結核就不具傳染性。結核病患經過至少6個月以上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後,絕大部分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