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機大型化的港口挑戰 業者憂明年台中港恐「塞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離岸風機大型化的港口挑戰 業者憂明年台中港恐「塞船」

2021年10月2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隨著離岸風電技術發展,風機大型化對港口使用帶來嚴峻的挑戰。昨(26日)於台北登場的「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上,業者一致強調台灣應強化港口基礎建設。業者表示,台灣用五年就做到了歐洲30幾年的成就,但鄰近的越南、日本、韓國等國家也積極追趕,而台中港的陸運橋梁承載重量不足,還須先克服此困境,台灣才能站穩離岸風電的亞洲領先地位。

交通部對此允諾會加強建設,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則回應,港口基礎建設需要時間,目前已積極加強現有兩座強梁的強度,預計明年底可完工,也評估興建第三座橋梁的可行性,以因應區塊開發的工程。

DSC05095

全球風能理事會(CWEG)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共同舉行的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昨(26日)於台北登場。孫文臨攝

日、韓成離岸風電區域競爭者 我國港口建設成當務之急

全球風能理事會(CWEG)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共同舉辦的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昨(26日)於台北登場,國內外離岸風電業者齊聚一堂,向台灣政府提出建言。

全球風能理事會執行長班柏克威爾(Ben Backwell)表示,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是亞洲各國的模範,但許多國家也紛紛加入發展離岸風電的行列,日本與韓國分別喊出要在2030年達10GW及12GW的目標,成為競爭者,「台灣如何站穩領先腳步,從區域經濟競爭中受惠很重要。」

班柏克威爾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是政府應讓業者以合理的成本開發,他表示,台灣需制定更有彈性的國產化政策,「落實國產化與降低成本,兩個目標很難同時達成。」其次是因應區塊開發的當務之急,應該加強港口的基礎設施。


隨著離岸風機大型化,業者呼籲政府應加強港口建設。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維特斯離岸風電亞太區總經理艾利斯羅伯森(Alex Robertson)指出,目前台中港的陸運橋梁承載重量不足,風電業者只能仰賴海運運輸零組件,考量船隻有限、成本及時間,船舶運輸並非最佳方案。

艾利斯羅伯森說明,台灣用五年就做到了歐洲30幾年的成就,也因此出現許多挑戰要克服,「特別是日、韓為了加速離岸風電發展,提出許多協助業者的措施。」韓國有港口優勢也有造船能力,台灣若要確保領先地位,必須在港口建設上多加努力。

由於疫情影響,艾利斯羅伯森指出,「明年有四個風場施工都要利用台中港,一定會有港口壅塞的問題,碼頭空間也會不足,必須要盡快找出解決方法。」


離岸風機對於港口的承載重量、空間需求龐大。圖片來源:海洋風電提供

台中港恐容不下新式風機  交通部允諾加強建設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歐洲離岸風機主要港口、丹麥埃斯比約(Esbjerg)的經營團隊,透過視訊與台灣港務公司對話,說明他們過去幾年轉型方式與經營方法,以及面對風機大型化的因應對策。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表示,交通部規劃把台中港打造成風電預組裝的基地,將有五座重件碼頭,15.8公頃作為離岸風機的水下基樁製造基地,目前已釋出50%的土地,預計2022年底可全數釋出,交通部也會與經濟部密切討論,因應新式風機規格,改善港口建設。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目前台中港兩座一般的貨櫃碼頭可承重僅約每平方公尺5噸,但風電重件碼頭所需達50噸,高十倍之多,需要時間進行港口設施的改善。

至於橋梁載重問題,港務公司坦言,臺中港既有橋梁當初僅考量供一般貨物通行,並未納入離岸風機重件,且因橋樑老舊,承載力彈性疲乏,仍待工程師重新計算乘載能力。為避免破壞橋樑結構,建議廠商以「海運為主、陸運為輔」方式運輸,港務公司已在評估興建第三座橋樑,以因應區塊開發。

DSC05154

維特斯離岸風電亞太區總經理艾利斯羅伯森(中)指出,由於港區橋梁載重無法陸運,明年台中港恐會塞船。孫文臨攝

台中港務公司副總經理鍾英鳳坦言,港務公司過去五年來已投入60億元,打造兩座風機碼頭,但港口的設計仍難跟上風機大型化的速度,且受到海象氣候影響,台中港每年約只有半年較能操船,「原本預估到2025年以前都沒有問題,但受疫情影響,明年夏季可能會有塞車狀況,短期難紓解。」

鍾英鳳解釋,每年要興建0.5GW的離岸風機約需30公頃的港口土地,台灣2025年以後,每年要增加1.5GW就需要90公頃,目前已有約60公頃,會持續規劃擴大,但每家業者對港口需求都不同,港務公司希望掌握詳實資訊,才好規劃港口興建,避免投資不符業者需求,且港口建設需要時間,「若等到2023年才與離岸風場得標業者進行簽約與規劃,就來不及2025年交給業者使用。」會提早開始前置作業。

離岸風電業者憂心  區塊開發削價競爭不利推動國產化 

歐洲商會副理事長尹容指出,隨著全球離岸風機朝大型化的趨勢發展,已由單支4MW逐步提高到14MW以上,台灣需要加強港口建設,才能容納風機零組件以及大量大型的施工船舶。

面對未來區塊開發,他也提到國產化政策的挑戰,例如許可程序冗長、審查不夠透明、各部門的要求重疊等狀況。

DSC05114

歐洲商會副理事長尹容呼籲政府加強港口建設並檢討國產化制度。孫文臨攝

沃旭能源則指出,為了符合國際標準,過去五年投入很多資源協助台灣本土供應鏈,學習曲線可說是非常陡峭。總經理汪欣潔補充,沃旭也打造了第一艘台灣籍的運維作業船(SOV),「很希望把根扎在台灣台中港」。

他建議,國產化的挑戰尚未結束,產業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學校應設立專門科系,才能逐步落實區塊開發的願景。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則把價格與國產化的關聯性說得更明白,他說,面對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風電商一定會有價格廝殺,這些殺價的成本壓力會落在本土供應鏈業者身上,「他們能不能開得出這樣的價格,若他們咬著牙開出低價對於本土供應鏈發展是好的嗎?」

他表示理解政府想要透過壓力讓本土供應商能成長,「但這樣的成長會不會太快?」他建議應該讓本土供應商持續在國內練兵,直到進軍國際市場為止。

DSC05158

沃旭能源總經理汪欣潔(中)建議,台灣學校應有離岸風電專門科系,培養業界所需的專業人才。孫文臨攝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