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水雉回家 美濃湖濕地復育二三事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不只水雉回家 美濃湖濕地復育二三事

2021年11月01日
公視記者 李慧宜 許中熹 葉鎮中

平靜的水面上,一條小蛇慢慢游過,一群高蹺鴴低空飛行,這裡是美濃湖,面積21公頃,是高雄市第二大人工湖。跟著黃淑玫的腳步走向美濃湖,可以看到土堤上的黃頭鷺正在晾翅,遠方也有高蹺鴴在覓食。「我們最近發現高蹺鴴在挖洞,也有交尾,好像要留美了!留美濃了!」黃淑玫以興奮的口氣說。

原本只在美濃湖度冬的水雉,現在真的在繁殖季留下來了
原本只在美濃湖度冬的水雉,現在真的在繁殖季留下來了。

黃淑玫,原來在美濃國中教英文,現在是專業的生態教育家,在當地各中、小學還有社區大學,帶大、小朋友透過鳥類來深入認識自然環境。他和老公劉孝伸,一起追鳥、賞鳥,二十多年下來,兩人已經是鳥界赫赫有名的最佳夫妻檔。這幾年,他和先生陸續從各自任教的學校退休,不過,這對夫婦完全閒不下來,別人是用鳥籠養鳥,他們竟然興起了一個在大自然中「養鳥」的念頭。

黃淑玫和劉孝伸,一起追鳥、賞鳥,二十多年下來,兩人已經是鳥界赫赫有名的最佳夫妻。
黃淑玫和劉孝伸,一起追鳥、賞鳥,二十多年下來,兩人已經是鳥界赫赫有名的最佳夫妻。

2017年年初,黃淑玫和劉孝伸在美濃湖的東北方,自掏腰包租了一塊低窪地。以水雉的需求來規劃環境,找朋友當「雉工」。這群為水雉奮力工作的人,一起整地、清除外來種、重新種下原生植物。一個月過後,原本只在美濃湖度冬的水雉,還真的在繁殖季留下來了。

2017年初,黃淑玫和劉孝伸在美濃湖的東北方,租了一塊低窪地。以水雉的需求來規劃環境,找朋友當「雉工」。
2017年初,黃淑玫和劉孝伸在美濃湖的東北方,租了一塊低窪地。以水雉的需求來規劃環境,找朋友當「雉工」。

水雉是一妻多夫制,在美濃湖棲地,競爭最終勝利的母鳥會被大家稱為「女王」。黃雋宸是美濃湖水雉棲地最年輕的志工,才上國中的他,說起水雉的宮鬥劇可是一點兒都不含糊。「水雉進入繁殖期後,母鳥間會先競爭,勝者就能擁有棲地和棲地內所有的公鳥,等母鳥間爭出一個『女王』後,就換公鳥競爭了,公鳥會用驅離、威嚇,甚至打架來搶交尾順序,然後母鳥會依序與公鳥交配,全部交配完一輪之後,又可能回來輪到第一隻公鳥。」

一進入夏天,水雉一身的繁殖羽很亮眼,全身上下有金黃色、褐色、白色和黑色的色塊或紋路。腳趾細長,善於在浮葉植物上行走,長長的尾羽搖曳生姿,也因此有個「凌波仙子」的稱號。

水雉腳趾細長,善於在浮葉植物上行走,長長的尾羽搖曳生姿,有凌波仙子的稱號。
水雉腳趾細長,善於在浮葉植物上行走,長長的尾羽搖曳生姿,有凌波仙子的稱號。

讓美濃湖回到過去還沒被開發的樣子,是劉孝伸、黃淑玫和眾多志工的目標,他們心裡明白,唯有先復育棲地,水雉才有機會留下來。可是三年過去,外來種大萍、布袋蓮、巴拉草持續擴張,地主又要提高地租,逼得他們幾乎想要放棄。

黃淑玫說:「第四年我們決定要結束的時候,很多水雉之友已經捨不得了,又遇到地主把地租提高,所以大家就說,乾脆開放一起認養,所以才會有今天69個集資人一起參與的結果,現在這塊民間集資棲地,已經不是我跟孝伸的了。」69個合夥人,共集資到46萬5000元,撐住了這場「水雉留美夢」。

69個合夥人,共集資到46萬5000元,撐住了這場水雉留美夢。
69個合夥人,共集資到46萬5000元,撐住了這場水雉留美夢。

同時間,高雄市野鳥學會也主動向政府提議,希望公部門能在民間既有的保育工作上,選擇一塊公有地,持續推動美濃湖的棲地復育。高雄市觀光局主任秘書孫春良表示,「剛好我們要跟中央去爭取水環境的一個改善計畫,所以就接受了鳥會建議,提報這樣的一個計畫,土地面積大概0.6公頃,預算大概2400萬。」

高雄市觀光局整合土地、向中央爭取經費,高雄市野鳥學會無償認養,在官民合作下,美濃湖畔又出現一塊新棲地,命名為「大灣棲地」。 現在,一塊低窪地變成了兩片濕地,公部門在這裡成立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越來越多生力軍,加入了棲地復育行列。

官民合作下,美濃湖畔出現一塊新棲地-大灣棲地,並成立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
官民合作下,美濃湖畔出現一塊新棲地-大灣棲地,並成立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

2021年5月初,水雉的繁殖季已經來到,可是大灣棲地卻因為持續乾旱失去了許多浮葉植物。為了幫水雉打造新家和育嬰房,劉孝伸和工作站主任陳柏豪,一起到台南官田找救星。美濃湖水雉這一季繁殖是否成功?關鍵就在這些菱角苗和芡實苗。

為了幫水雉打造新家和育嬰房,劉孝伸和工作站主任陳柏豪,一起到台南官田找救星。
為了幫水雉打造新家和育嬰房,劉孝伸和工作站主任陳柏豪,一起到台南官田找救星。

這一季的母鳥只有一隻,公鳥八隻,母鳥共生了三十六顆蛋,最後只有三隻雛鳥存活。在志工的觀察過程中,紀錄到有公鳥會以誇張舞姿陪母鳥生蛋,也有公鳥認定母鳥生的蛋是前一隻交配公鳥的,因而出現丟蛋行為。最令人動容的,是一隻公鳥在七、八月連續降雨之際,冒著風雨孵蛋、護雛,展現無比強韌的生命力。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旁,有個台灣水生植物的秘密基地。基地裡,有兩處種苗池,大種苗池是育種田、小種苗池是採種田。芡實全株布滿尖刺,尤其是葉子粗厚堅固,一根根尖刺突起,反而很適合水雉產卵築巢。

水生植物的復育,是棲地復育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工作,因此工作站的核心任務就在種苗池裡。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主任陳柏豪說:「植物是所有生命的根本,水雉所需要的環境,完全仰賴這些植物營造出來的棲地。以往美濃在經營水雉棲地的時候,一到春天就要趕到台南官田去買菱角苗,然後到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挖芡實苗,很感謝他們。不過有了這兩個種苗池,美濃湖就有機會可以自己決定育苗時間、育苗品種。」

另外,美濃湖周遭有二十多公頃野蓮田,也是水雉會停留覓食的水域,農民過去常誤會水雉啄食野蓮、造成破壞。為了化解農民與水雉的衝突,高雄市農業局特別鼓勵農民成立巡守隊,紀錄水雉在野蓮池的出現頻率與行為,加入保護水雉的行列。高雄市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的科長張韻萍說明,如果當地居民成立巡守隊,每個月巡護野蓮池的水雉,一年可以拿到六萬元補助,農業局也希望透過當地居民來檢舉不法行為。 

美濃湖水雉這一季繁殖是否成功,關鍵就在這些菱角苗和芡實苗。
美濃湖水雉這一季繁殖是否成功,關鍵就在這些菱角苗和芡實苗。

除了巡守隊,高雄市農業局今年也第一次推動綠色生態給付,只要農民安全用藥、不施用除草劑、不毒鳥,就能向政府申請補助。農業局現在掌握到的共有18戶農戶、野蓮種植面積共27公頃。

透過官方、民間合作,加上志工們無私的奉獻,只要參與到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的伙伴們都能感受到,在大自然運作下,會回到美濃湖棲地的,不只有水雉。黃雋宸說:「棲地減少、全球暖化造成水雉危機,我們雖然力量很小,但我們可以盡全力。」同樣是志工的王麗雅也深信,棲地復育絕對不是只幫助到單一物種,無論是水鳥或其他動、植物與昆蟲,都有全面性的正面影響。

黃淑玫表示,生態教育或環境教育以明星物種推動真的很討喜,可是引進門之後要引導社會大眾重視的,還是環境、氣候議題,人們要反思如何把資源留給下一代,才是教育的目的。

生態或環境教育以明星物種推動很討喜,要引導社會大眾重視的還是環境、氣候議題。
生態或環境教育以明星物種推動很討喜,要引導社會大眾重視的還是環境、氣候議題。

水裡的昆蟲越來越豐富,水岸邊的粗腰蜻蜓、猩紅蜻蜓和彩裳蜻蜓也紛紛出現,白鷺鷥站立在水中等待覓食機會、花嘴鴨帶著一群幼鳥在水面邊吃邊逛,好不愜意。五年前應該沒人會想到,一開始要把水雉留下來的小小願望,會將美濃湖的生態系發展成今日更為多元豐富的面貌。相信,環境復育的工作只要有開始,一點都不嫌太遲!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不只水雉回家】

11/01(一) 22:00首播
11/0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