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鳥認養燕巢草鴞棲地 拉農民與居民一起來 擴大保育效益|當草鴞飛過
年度專題

高鳥認養燕巢草鴞棲地 拉農民與居民一起來 擴大保育效益

【當草鴞飛過】棲地經營管理——案例二

2021年11月25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燕巢農民蕭慶意,2019年參加高雄市野鳥學會與援剿人文協會共同舉辦的生態課程「草鴞是農民的守護者」。鳥會講師曾志成、林傳傑分享他們長期在旗山、燕巢地區監測草鴞的經驗,對在地民眾解說稀有的草鴞面臨的風險,強調農民是守護在地環境的重要角色。

「我太太很喜歡鳥,我們經常參加鳥會和協會的活動,也會關注草鴞保育的議題。」蕭慶意說,因為參與高雄鳥會活動,今年鳥會告知政府有友善草鴞的生態服務給付補助方案,他立刻就提出申請。

從2017年開始,高雄鳥會向國有財產署認養一塊在燕巢的國有地,進行棲地經營管理。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認養棲地後開始做草鴞的生態調查、環境維護,也和在地社區與農民互動,鼓勵民眾一起參與維護友善草鴞的棲息環境。


高雄鳥會長期投入鳥類棲地認養和經營管理,2011年開啟草鴞生態研究和保育行動。攝影:李育琴。

近幾年,高雄鳥會在南部地區透過認養國有地、水公司土地等,實質經營管理鳥類棲地,守護了不少珍貴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包括鳥松濕地、布袋鹽田濕地以及美濃湖濕地等。當濕地環境變好,生態資源變得更加豐富,民眾也會更願意走入自然,參與環境守護。

而燕巢草鴞棲地的認養,是另一個棲地經營故事的開始。

積極認養國有地  盡快保留下草鴞為數不多的棲地環境

旗山、燕巢的泥火山地形,也是草鴞的棲息熱點,從2011年起,有鳥友陸續在此發現草鴞。林昆海說,草鴞以田鼠為主食,當時發現農地鼠藥毒害嚴重,因此鳥會開始敦促政府保育單位,必須改善鳥網及鼠藥對草鴞的危害。


草鴞遭驅鳥繩纏繞死亡。圖片來源:高雄鳥會提供。(本圖非CC授權/限本文使用)

當時林務局為此召集了國內學者專家進行草鴞專家會議,跨部會定期討論協調草鴞保育的課題。林昆海指出,台灣的東方草鴞生態研究和保育行動,從此有了實質的進展和初步成果。

為何高雄鳥會要認養燕巢國有地,投入草鴞棲地的經營管理?「我們一發現草鴞的繁殖巢位,就趕快提出認養。若不盡快,國有地很容易就被農民租走。」林昆海說,目前燕巢棲地旁的國有地,就是太晚行動已被農民租走。

台灣土地稀缺,南部地區又因種植果樹獲利高,近幾年許多農民租賃國有地開闢種植果樹,燕巢當地的芭樂、棗子、鳳梨等,都是高價值水果。

如今農業越來越往山區擴展,造成人與野生動物的衝突頻繁,草鴞也因農業開墾,成為受害猛禽之一,除了棲地面積因此限縮,也可能因誤食中毒老鼠間接死亡,或中了田間鳥網。這些問題都需要跨部門合作改善,才能降低草鴞的生存風險。

與在地社區團體合作  拉居民與農民一起做保育

棲地的經營管理,不只是做好草鴞巢位所在的那塊土地。

「理論上,你不能光是保護草鴞繁殖的核心區,棲地周邊的農民、社區等還是必須要合作。」高雄鳥會針對燕巢棲地周邊社區和農民進行訪談,以了解農民的耕作習慣,並且嘗試透過教育,希望提供誘因,讓農民一起參與保育。

實際訪談發現,農民耕作的用藥習慣存在地域差異性,和農民可承受的經濟壓力也有關。林昆海說,以旗山和燕巢為例,兩地農民依賴鼠藥的程度就不同,旗山地區的農地多種植大量作物,農民生產壓力大,用藥情形就會比較嚴重;而燕巢地區近年有許多退休族群返鄉投入農業經營,似乎較有意願採用生態友善耕作。

從草鴞的觀測數據來看,旗山多次發現死亡草鴞的個體,而燕巢並沒有發現草鴞死亡的情形。

林昆海說,草鴞的保育必須讓在地社區參與其中。高雄鳥會在燕巢棲地認養期間,尋找在地友善的社區團體合作,包括援剿人文協會、捆牛湖社區等,透過社區協會邀請民眾來參加生態教育課程,鼓勵農民為草鴞提供無毒友善的環境。

「周邊社區的人,也是草鴞保育的利害關係人,」林昆海提到,農民不見得會來聽鳥會講保育,但是可以讓社區居民去影響農民。蕭慶意就是透過參與援剿人文協會的課程,更了解保護草鴞的意義。


邀社區居民參與生態課程,認識在地珍貴的草鴞生態資源。圖片來源:高雄鳥會提供。(本圖非CC授權/限本文使用)

「對社區來說,草鴞出現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如果社區願意去保護牠,對社區來說是加分。」在地社區可規劃環境教育,幫助自我提升或發展在地特色,政府單位如林務局等也會補助社區,落實在地生態保育。

林昆海坦承,要輔導傳統農民轉作生態友善其實相當困難,缺乏足夠的誘因。不過他說,即使困難,仍必須去面對農民、社區。

從鳥會長期在各地推廣保育的經驗發現,「當民眾對這個野生動物有興趣了、喜歡了,他們就比較容易去改變。」

為了呼籲大眾關注瀕危草鴞、參與保育行動,2020年高雄鳥會志工特別設計了草鴞LINE貼圖上網販售,協助鳥會進行募款。可愛的貼圖公布後,在各保育群組瘋傳,更一度登上LINE貼圖的主題銷售排行。林昆海說,如今保育團體也必須善用網路梗圖,創造話題來吸引大眾關注保育。


高雄市野鳥學會推出草鴞貼圖,募款守護猴面鷹。圖片來源:LINE貼圖。

移除外來種  逐步建立起草鴞棲地營造的實戰經驗

在管理棲地的過程中,鳥會發現,外來種植物會改變棲地的樣態,像燕巢棲地就遭到銀合歡、南美蟛蜞菊等外來種入侵,逐漸占據白茅的生長空間。「這樣的棲地樣態不利草鴞繁殖,必須動手進行移除。」

鳥會工作人員先是以人力移除外來種植物,後因過於耗費人力,去年開始不得不動用大型機具加以清除。

「如果不管它,不把樹移掉,這塊草生地最後會變得草鴞也沒辦法用。」林昆海指出,即使原本是草鴞偏好的高草地,若未能積極管理,不只是外來種的問題,植被也會逐漸演替成樹叢。因此在燕巢棲地規劃分區進行環境營造,當土地重新長出白茅草時,希望能吸引草鴞回來棲息。


高雄鳥會在燕巢棲地移除外來種。圖片來源:高雄鳥會提供。(本圖非CC授權/限本文使用)

「我們必須假設現在草鴞的繁殖地,在五年、十年後很可能會因自然演替而消失,所以希望盡快建立起棲地定期管理的機制。」林昆海說,這樣的棲地管理和營造還在試驗階段,草鴞會不會因此飛來繁殖尚待觀察。

林昆海表示,在草鴞棲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希望能有更多國有地或林班地釋出,輪番進行草生環境的營造,或許可為草鴞爭取更多適合繁殖的空間。

繁殖核心區搭配周邊友善覓食區  才是周全的棲地營造策略

在工業和農業的進逼下,草鴞棲地如今面臨多重開發的風險。如何保護關鍵的草鴞棲地,確保棲地面積不再流失?林昆海認為,有效的棲地經營管理,應針對繁殖核心區加以保護,再搭配周邊安全的覓食環境。

他進一步指出,若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生態保護區,往往陷於法令框架而過於僵化,對於地方政府也形成管理負擔。但是若能針對繁殖核心區積極保護,設置圍籬避免人為干擾,再加上周邊友善覓食區的規劃,則較為可行。


草鴞復育,需加強繁殖核心區的保護,並同步提供友善草鴞的覓食環境。攝影:李育琴。

林昆海說,草鴞和水雉是淺山物種,跟人和農作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只要給牠一個安全不被干擾的繁殖環境,旁邊需要友善環境,如淺山、農耕地、墳墓區或山坡,那裡可以找到安全的食物,沒有農藥、鼠藥等毒害問題。」若能透過後續研究進一步確認棲地需求的相關細節,草鴞關鍵棲地的經營管理將更具效益。

然而目前許多資訊尚屬未知,例如草鴞的繁殖棲地面積需求?巢位和巢位間的領域距離需求?林昆海說,這些相關資料仍不夠詳細,有待未來數年更多國內生態研究結果的揭露,對於草鴞棲地的經營管理才能更進一步。

點擊《當草鴞飛過》

「鴞」失之前,邀你一起了解星空下草原精靈的生存危機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