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學校」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啟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最大的學校」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啟動

2007年06月07日
本報2007年6月7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結合環境教育課程的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6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圖片來源: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聯合國永續發展21世紀議程中,強調教育是促進永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能力的關鍵。跟上國際潮流,台灣的環境教育日前邁進一步,由農委會林務局成立的首座「自然教育中心」,在5日啟動,作為林務局響應世界環境日的具體行動。6月30日起,民眾可向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報名,挑選適合的課程,不管是學校老師、親子或團體,皆可享受不同的森林學堂體驗。

「森林學堂」第二校區

經過一年多的規劃,林務局首座自然教育中心誕生。「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位於桃園縣復興鄉,有別於過去的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除了遊憩功能外,更有學習、研究、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澔貞表示,以往的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眾的僅有解說服務,民眾是被動地參與。

林澔貞表示,林務局一方面主動規劃有特色的課程方案,供民眾選擇,另一方面,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或是企業、個人,皆可選擇其適合的課程,主動參與。整體來說,是「化被動為主動」的一種轉變。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把大自然當教室。(圖片來源: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在自然教育中心的規劃階段,林務局納入許多環境教育專家的意見,課程設計與進行,皆採用專業的環境教師和解說志工。「誰說自然課一定要死板板地待在教室上?」參與推動整個計畫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儒表示,自然教育中心的設立,就是為了協助學校去做原先做不到的事,例如,老師可以把孩子帶到野外上課,大自然就是最大的學校,在這樣活潑的場域學習,效果一定比較好。

周儒讚許林務局做了好的示範,自然教育中心除了可作為學校的「第二校區」、「延伸校區」概念,對於多元社會的終生學習也是很好的場所。在國外,這樣的機構不論在政府與民間都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在北美,已有超過5000所的自然教育中心,對於提升全民的環境素養,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有相當的貢獻。

環教專業人才  規劃課程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的課程,皆是專業的環境教育人才所規劃設計。專業教師之一王喜青表示,課程強調的是親身體驗和團隊合作,他們不希望來這裡的人只是看看風景而已。此外,課程的設計也特別注意同儕間的關係,讓小朋友在參與課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圖片來源: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例如,「森林保衛隊」課程內容即為:「召集一支有理想抱負的護衛隊,在東眼山的森林裡進行秘密訓練,藉由活動了解森林的功能與重要性,並靠著隊員們的通力合作發展對抗環境黑魔王的策略,保護我們的森林。」這個活動的目標,除了讓學員認識森林生態系的功能,並發展出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建立團體共識,培養團隊溝通、信任與合作的能力。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目前已和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建立夥伴關係,從桃園縣的中小學開始,規劃到此地進行校外教學課程。這項推廣的行動,也將擴及北部的其他縣市。

東眼山是第一座官方成立的自然教育中心,接下來兩年,將有羅東、八仙山、奧萬大、池南,以及觸口、雙流、知本等7座相繼成立。周儒認為,林務局擁有豐富的資源,應充分利用和調整既有資源,創造更多優質的自然中心案例,如此,對於其他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都有指標性的示範意義。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