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民輻射防護聯盟今(26)日召開記者會,透過線上方式邀請日本公民團體代表出席。會中除了分享日本核災區居民的輻射檢測結果,也批評日本政府為了加速地方重建,將一般民眾的每年輻射劑量容許值調高20倍、對自主避難者棄之不顧。
另外,日本政府預計將輻射污染水稀釋後排放入海的政策,也遭指控「未公布放射性物質總量」、背棄與漁民約定等諸多缺失,更有七成福島縣市町村議會持反對或審慎意見。
重點污染區「體內曝露」未減 民團批日本政府涉嫌隱蔽事實
前化工廠測量控制工程師青木一政等人,在2012年成立「公民輻射監測中心(竹林舍)」,致力於透過民間力量進行高精度輻射檢測。青木一政指出,目前在福島核災的重點污染地區,仍然可見「體內曝露」問題。
他解釋,體內曝露是指,透過食物攝取以及吸入灰塵等方式,將銫-137等化學物質攝入體內的情況。這些放射性物質會累積在肝臟、肺臟、甲狀腺等特定器官周邊,並持續對細胞產生集中性傷害,進而導致各種疾病,如癌症、循環系統疾病或造成免疫力下降。
青木一政表示,日本政府目前仍持續主張「體內曝露對健康的影響極小」。雖然在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即透過全身輻射計測檢查(WBC)對災民進行體內曝露偵測,但WBC必須透過長時間偵測才能看出實際效果,而日本政府卻只針對災民進行每人3分鐘的檢測。因此他認為,政府的檢測結果無法呈現實情。
青木一政也提到,若改由尿液檢測,不僅過程簡便,精密度更比WBC高20倍,但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堅持使用WBC。他批評,日本政府選用精密度較低的儀器進行監測,「並宣稱『未檢出』體內曝露,根本是涉嫌隱蔽事實。」
南相馬市是污染狀況較為嚴重的地區,青木一政今天也展示當地居民從2017年到2020年的體內曝露尿液檢測結果。結果顯示,「有八成以上南相馬市居民在事故發生後至今,體內仍殘存放射性物質」。
前日本新潟鐵工廠工程師伊藤延由也痛批,日本當局在核災發生之後,一直極力掩飾輻射對民眾造成的影響。
他還指出,日本政府為了盡快解除避難指令、加速地方重建,甚至將一般民眾的每年輻射劑量容許值從1毫西弗調高到20毫西弗,相當於輻射場所工作人員的每年輻射容許劑量,「是非常粗暴的措施」。
日政府對避難者實行差別待遇 災後十年仍有人流離各地、遭棄之不顧
福島核災至今已超過十年,但根據日本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為止,仍有4.1萬名災民處於避難狀態。
福島核災迫遷災民森松明希子指出,事故之後,日本政府將各地區民眾分為自主避難及強制避難兩類。她指控,日本政府不但無法提供自主避難者應有的保護,甚至採取差別待遇,對自主避難者棄之不顧。
森松明希子也說,事故至今還有許多居民仍流離在全國各地避難中,但因為日本政府對自主避難者棄之不管,甚至不提供任何協助,至今依然無法掌握國內自主避難的確切人數及其現況。
2023輻射污染水將排放入海 七成福島縣市町村議會反對
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目前還存放著裝有129萬噸污染水的貯存槽,而日本政府在去(2021)年4月宣布,從2023年開始會將污染水稀釋到管制值以下後,排放至海中。不過甲狀腺癌兒童基金副理事長武藤類子今日也指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在處理輻射污水計劃的缺失。
武藤類子表示,日本政府及東電雖然將這些污染水稱為「處理水」,但這些水中卻殘留多種放射性物質。此外,日本政府雖然預計要將污染水稀釋後排至大海,但卻未發布這些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也並未採取任何管制措施。
她補充,目前東電預計興建海底隧道,用來排放稀釋後的污染水。她也說,雖然東電有進行海底鑽探的相關調查,但是工程的安全性依然令人非常擔憂。
武藤類子提到,對於日本當局要將污水排放至海中的處理方式,許多福島縣民都持反對意見,尤其是從事漁業的民眾。另外也有將近七成的福島縣市町村議會,對「污染水排放」做出「反對」或「審慎」的決議。
她也指出,日本政府與東電在2015年時就曾和漁業人員簽訂協議,明定「沒有獲得漁業人員、相關人員的理解,(污水)絕對不會排放到海洋」;而此次日本政府的決定顯然違背這項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