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櫻花鉤吻鮭還稀少的台灣特有種「飯島氏銀鮈(ㄐㄩ)」(Squalidus iijimae),重要棲地之一的苗栗縣沙河溪,正面臨水利單位的河川整治、橋梁改建工程威脅。環保團體今(8日)到水利署台中辦公室外舉行記者會,抗議河川整治工程破壞瀕危物種的家園,前期規劃的「生態檢核」淪為口號,「每次都要等到破壞生態後,才要來補救。」
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則說,該案已完成生態檢核程序,1月接獲通報發現飯島氏銀鮈後已立即停工,將邀集學者專家與苗栗縣政府研議生態友善對策後,再行復工。
![沙河溪正在進行橋樑改建及河川整治工程,卻未將瀕危的一級保育類「飯島氏銀鮈」納入生態檢核。攝影:孫文臨](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8390807_a0b386a8d9_b.jpg)
數量比櫻花鉤吻鮭更少 飯島氏銀鮈只剩百餘隻
飯島氏銀鮈是台灣特有種,也是我國三種一級保育類的瀕危淡水魚之一,其餘兩種為櫻花鉤吻鮭及巴氏銀鮈,有別於櫻花鉤吻復育有成、突破1萬尾,同為國寶魚的飯島氏銀鮈數量急遽下降,僅剩百餘隻,岌岌可危。
林務局2019年委託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完成《瀕危淡水魚種的繁養殖保種規劃與生態調查研究》報告指出,飯島氏銀鮈的核心棲息區範圍為苗栗縣後龍溪支流老田寮溪、沙河溪一帶,其密度極低,在沙河溪核心流域中只有約有192尾,且較2018年的密度大幅下降,推論數量減少94.6%,顯示目前飯島氏銀鮈的野外族群數量正急速下降中,推測是由於大水沖刷導致棲地型態改變,外來種比例增加,及其他人為因素導致。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前理事長郭榮信解釋,飯島氏銀鮈屬於純淡水的洄游型魚類,冬天會到河川下游避寒,夏季則會回到上游,因此河川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非常重要。目前正是飯島氏銀鮈往下游棲息的季節,但他們的重要家園「沙河溪」今年卻因河川整治工程完全變了樣。
![飯島氏銀鮈是台灣特有種,數量稀少,苗栗縣後龍溪支流為其重要棲息地。圖片來源:周銘泰提供](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9355931_a6c147a71e_b.jpg)
生態檢核忽視瀕危物種 飯島氏銀鮈重要棲息地沙河溪「被整治」
由於後龍溪支流沙河溪的沙河橋高度過低、寬度不足,嚴重影響河道通洪,每到颱風汛期就會造成淹水問題,苗栗縣政府及頭屋鄉公所積極向水利署爭取改善經費,水利署於2020年透過「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同意補助經費整治沙河溪,擬將沙河橋下的河道拓寬,原訂今年1月完工,但工程延宕尚在趕工中。
以人類思維改造河川的整治工程,經常同時催毀自然河岸、破壞生態棲息環境,因此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水利工程需進行「生態檢核」,檢視工程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並提出減輕對策。
二河局表示,苗栗縣政府於該工程核定、規劃階段,有依「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辦理生態檢核,並公告上網。然而,檢視該案的生態檢核作業成果,內容中對於「飯島氏銀鮈」隻字未提,指認的關注物種僅有眼鏡蛇及苦楝兩種,在生態特性的水生動物豐富度項目上,評估為「0分」。
![山貓森林召集人吳金樹(左)與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前理事長郭榮信(右)等生態保育人士,今(8日)到水利署外舉行記者會抗議河川不當整治工程。攝影:孫文臨](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9351331_a75162d804_b.jpg)
「生態檢核有做,但卻沒有落實。」山貓森林召集人吳金樹就痛批,該工程僅拓寬沙河橋,未增加下游的通河斷面,不僅未能實質解決水患問題,還完全摧毀了台灣特有種飯島氏銀鮈最重要的棲地。
「沙河溪沙河橋整治一案的生態檢核有明顯的重大疏失。」台大森林系副教授劉奇璋指出,包括「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後龍溪」在內的許多文獻均已記錄此河段為飯島氏銀鮈分布的重要棲地,生態檢核卻完全忽略,導致第二河川局及苗栗縣政府的整治工程,均未以瀕臨絕種的保育類淡水魚進行考量與施作。
![舊的沙河橋已拆除,趕工改建的新橋(左側)則因發現飯島氏銀鮈暫時停工中。攝影:孫文臨](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9436483_8a4163dd5e_b.jpg)
二河局:已立即停工並邀生態專家一同研擬生態保育措施
楊人傑則回應,1月17日農委會新竹林管處通報二河局,調查發現飯島氏銀鮈的棲息熱區位於沙河橋上游右岸一帶,為保全生態棲地,已立即通知苗栗縣政府暫停施工,且維持現況避免斷流,同時依「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辦理生態異常狀況處置。
隨後二河局也邀請魚類生態專家,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楊正雄、台中野生動物協會林文隆博士到現場辦理工程督導,並邀集苗栗縣府與NGO團體共同研議生態處理對策,初步決議在不影響防洪疑慮下,取消左岸上游生態熱區的護岸工程設為迴避區,保留兩岸高灘及濱溪植物,並於橋梁改建完工後盡速恢復河道自然功能。
針對生態檢核程序不完備的部分,二河局已請苗栗縣政府組成具生態背景的專業團隊,重新擬訂生態保育措施,並邀集環保團體確認相關生態保育措施、辦理期程、預定迴避及可作業範圍後再辦理復工。楊人傑也坦言,生態檢核有不足之處,水利署會持續檢討各單位的執行狀況。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局長楊人傑表示,在得知發現飯島氏銀鮈後已立即停工。攝影:孫文臨](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8387182_b99fbd2762_b.jpg)
生態檢核若再遇重大缺失? 學者:須有罰則並汰除不適任的業者
劉奇璋雖肯定各局處反應迅速,但仍呼籲必須徹底落實生態檢核,水利署也應從嚴認定需生態檢核的工程、評選具有執行能力的單位,若有類似的重大生態檢核疏失應擬定罰則,以及不適任廠商的退場機制。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王豫煌也說,政府每年投入數百億的治水預算,全國各地有無數的河流「被整治」,許多自然河岸就這樣消失,這些治水工程還假借友善生態之名,保育、復育成為包裝工程計畫的口號,「水利署應認真檢討流域治理計畫,以自然為本的方法修復溪流生態,才能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水患及枯旱。」
![沙河橋上游植被茂密,台大森林系副教授劉奇璋調查發現此處為飯島氏銀鮈的生態熱區。攝影:孫文臨](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9670174_e627efe370_b.jpg)
![由Google街景圖可見到,在河川整治施工前,沙河溪河道的植被茂密。圖片來源:吳金樹提供](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70008645_8d1667994c_o.jpg)
![由Google街景圖可見到,在河川整治施工後,沙河溪河道的植被已被清除。圖片來源:吳金樹提供](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869440208_00915345fb_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