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國家人權機構認定 氣候變遷衝擊人權 碳排巨頭有責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菲律賓國家人權機構認定 氣候變遷衝擊人權 碳排巨頭有責

2022年06月06日
文:伊莎貝拉・卡明斯基(Isabella Kaminski)(是一名自由撰稿環境記者)
菲律賓人權委員會的調查認為,化石能源巨頭阻礙氣候科學的行為「起碼是不道德的」,且可能成為其他國家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基礎。
去年12月颱風雷伊期間,菲律賓海巡署在卡加延德奧羅市(Cagayan de Oro City)搶救受困群眾。圖片來源:Alamy

去年12月颱風雷伊期間,菲律賓海巡署在卡加延德奧羅市(Cagayan de Oro City)搶救受困群眾。圖片來源:Alamy

根據菲律賓颱風倖存者們發起的一項重大調查,得出結論認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大公司助長了錯誤資訊的傳播,因此有義務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

這份強而有力的報告在經歷長時間的拖延後,終於在5月6日發布。報告稱,47家全球最大的煤炭、石油、採礦和水泥公司「故意混淆」氣候科學,阻礙全球向乾淨能源過渡。其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行為「不是出於無知,而是出於貪婪」。

在菲律賓公民以及綠色和平菲律賓分部等當地非政府組織的請願下,菲律賓人權委員會(Philippine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在七年前啟動了這項調查。

在馬尼拉、倫敦和紐約舉行的聽證會上,委員會聽取了氣候災害倖存者令人動容的陳述,他們當面呼籲大企業尊重他們的權利,並且採取氣候行動。

維羅尼卡・「德雷克」・卡布(Veronica 'Derek' Cabe)在倫敦聽證會上,以極具感染力的證詞,描繪了自己家是如何在2009年毀於颱風凱薩娜(Typhoon Ketsana)的。他告訴《中外對話》,報告發布後,他感到如釋重負。

「我們的經歷得到了認可和證實。雖然我們不是氣候科學家,但我們是最先遭受氣候變遷負面影響的社區成員,而這些都是仍在繼續的化石燃料生意所造成的。」

菲律賓的碳排放僅占全球的0.3%,但卻是最容易受全球暖化影響的國家之一。更頻繁、威力更強大的熱帶氣旋,以及海平面的快速上升都讓其面臨著風險。同時,菲律賓海洋生物也正在受到海洋溫度升高和酸化的影響。

讓石油巨頭承擔責任

委員會發現,有證據表明氣候變遷幾乎影響公民生活的各種層面,包括生命、健康、糧食安全、水和衛生設施、生計、住家、保護、發展、平等與非歧視等方面的權利——以及享有安全、乾淨、健康和永續環境的權利。

這項調查還採用了來自全球科學和法律領域、以及個人的證據,以研究歷史上溫室氣體排放足跡最大的公司,在氣候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這些公司包括英國石油公司(BP)、雪佛龍(Chevron)、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嘉能可(Glencore)、殼牌(Shell)、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以及萊茵集團(RWE)。

最終報告的結論是,企業阻礙氣候科學進展,並拖延、破壞或推遲乾淨能源轉型的行為,「起碼是不道德的」,可以說違反了菲律賓的現行法律,可能會成為其他國家追究其法律責任的依據。

報告甚至把責任主體的範圍,從碳排放巨頭本身擴展到了它們的價值鏈企業上,包括金融部門,並稱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應避免為化石燃料相關計畫提供融資。

委員會還概述了政府在追究公司責任方面的職責,稱各國政府應採取措施讓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留在地下,並努力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從而強化「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委員會稱,各國還應確保企業遵守嚴格的企業責任法,污染企業必須開展人權盡職調查,必要時提供補救措施。

報告稱,這些公司甚至可能因為「主要出於投機目的」的石油勘探投資而被股東追責。

美國的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執行長馬菲特(Carroll Muffett)稱此次調查「系統、仔細、全面」,並表示最終報告「非常、非常有力」。

「報告認為氣候變遷給人權帶來了普遍而深遠的影響。這一結論令人信服、記錄詳實,往往也是令人悲痛的。」

報告一再延後發布曾讓請願者倍感沮喪,其中許多人去年12月也受到了颱風雷伊(Typhoon Rai)的影響。雖然沒有人確切知道延後的原因,但他們對《中外對話》表示,這是政治不穩定、COVID-19、委員會主席去世以及對最終措辭爭論不休等幾個原因共同造成的。

企業拒絕參與

最終報告還暗示委員會曾花了很大的力氣,想讓化石燃料行業也參與進來。

委員會主席卡迪斯(Roberto Eugenio Cadiz)在前言中稱,委員會提供了「一切機會」讓受調查公司參與調查,甚至還前往許多公司總部所在的國家。

儘管有幾家公司以書面形式質疑了該委員會對他們的管轄權,但卻沒有一家公司提供正式的證據或證詞。  

報告駁斥了這些觀點,稱其不僅有授權,而且「有責任調查和質詢我們民眾人權遭受侵犯的指控」。

「化石燃料行業可能試圖駁回委員會的調查,並以報告只是進行事實調查,而非裁決,且實施方是脆弱國家的人權機構,而非發達國家的法庭為理由,淡化報告的影響,」馬菲特說。

「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委員會的分析及其收集的、用以充實和支持這一分析的證據表明,這份調查報告對於目前受理各類氣候訴訟的法院,以及未來幾年內全球越來越多的需要解決類似問題的法院而言,具有直接的意義、價值和說服力。」

氣候訴訟的威脅

雖然委員會無權追究這些公司的法律責任或處以罰款,但專家稱報告可能會為勢頭日益高漲的氣候訴訟運動提供助力。針對私營部門的訴訟越來越多,一些公司因其綠色主張具有誤導性而遭到質疑。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就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參與散佈有關化石燃料在全球變暖過程中的作用的虛假資訊展開了長期調查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執行總監薩諾(Yeb Saño)表示,該報告為化石燃料和水泥公司的氣候破壞性商業活動助長了人權損害的主張,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他稱報告是「為數百萬基本權利被氣候危機背後的公司所影響的人辯護」,並呼籲即將上任的菲律賓新政府和世界領導人採納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讓大型污染公司對其商業活動造成的氣候破壞影響負責」。

儘管未來幾年歐洲人權法院將審理數起與氣候相關的案件,但菲律賓的此次調查目前仍是唯一一個,由國家人權機構對碳排放巨頭的人權責任提出質疑的案件。

因此,馬菲特表示國際人權界一直以極大的興趣關注著這一進程。「委員會的調查,進行了很有說服力的法律論證和令人信服的法律分析,同時它還對全球各國同樣掌握的科學和證據進行了全面回顧。」

「這份報告並不是這一進程的結束。它是一份全球各地的人權機構和法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關注和借鑑的文件。從根本上說,這是菲律賓以及其他地區氣候訴訟的開端。」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菲律賓調查發現碳排放巨頭侵犯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