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
避免誤解 經濟部撤回雲科工業區廢棄物用地環評
近期有關雲林科技工業區大北勢區廢棄物處理場用地一案,地方多有討論,經濟部今天表示,原因為地方發展產業、擴大招商,就要有相應處理事業廢棄物的機制,因此規劃以較先進的SRF技術方式推動。但本案卻成政治角力的攻防焦點。因此經濟部為避免各界誤解,將主動撤回本案環評程序,後續將待地方溝通後,希望能追求雲林發展、產業投資、環境保護的持續三贏。(工商時報報導)
高市今年查獲違反空、水污248件裁罰4687萬 中油最多
高市環保局今統計,高雄市空污、水污列管事業單位達2900多家,今年以來稽查總計裁罰248件、共4687萬6664元,以中油總計違反《空污法》13次最多,中油林園廠違反七次、中油大林廠違規六次,累計裁罰金額555萬元。(自由時報報導)
蘭嶼珊瑚礁遭刻「你好」 專家籲盡快立法保護海洋生態
上週末蘭嶼潛水教練在蘭嶼外海雞母岩水下,發現一處珊瑚礁被人刻上「你好」兩個字。不過蘭嶼還未列入國家公園,台東縣政府也沒有在蘭嶼劃設漁業資源保護區,潛水客在珊瑚礁上刻字的行為根本無法可罰。珊瑚專家表示,在珊瑚礁上刻字,珊瑚蟲會死亡,影響珊瑚礁生態,目前國際間對珊瑚礁都已經列入保育,政府應該趕快立法,保護我國海域的珊瑚礁。(公視新聞報導)
首套儲能設備安裝 中鋼:開啟第3塊「儲能」拼圖
中鋼近日完成首套1.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待配合台電公司線路施工與能力測試合格後,即可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競標活動,估計每年可創造1210萬元收益,正式開啟第三塊「儲能」拼圖。(自由財經報導)
印度推限塑政策 首波禁吸管、包膜等一次性塑膠用品
近期印度開始推出限制塑膠用品的政策,包括吸管、餐具、耳塞、包裝膜以及冰淇淋和氣球的小棍子,總共19種製品被列為所謂一次性的塑膠品,成為第一波列入全國禁止使用的項目。環保團體認為這是重要的一步,但做得還不夠。而一般民眾,尤其是經營小型商店的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指出可用的代替品,再逐步推動禁令,才不會對市民生活過度衝擊。(公視新聞報導)
義大利山區冰川崩落釀六死八傷 疑創紀錄高溫所致
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最大冰川昨(3日)崩塌引發雪崩,造成至少六人死亡、八人受傷,搜救人員今天將繼續搜尋倖存者。在災難發生前一天,冰川頂峰測得10°C的創紀錄高溫。
羅馬第三大學(Roma Tre University)科學教授弗雷佐蒂(Massimo Frezzotti)告訴記者,與全球暖化有關的異常溫暖天氣導致冰川崩塌,加上冬季乾燥,降水量減少了40%至50%。他說:「冰川當前狀態對應的應是8月中,不該是7月初。」(法廣報導)
歐執委支持再生能源 並投資200億歐元用於波蘭綠色公共交通
歐盟凝聚與改革執委(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Cohesion and Reforms)費雷拉(Elisa Ferreira)強調,歐盟支持一個更綠色環保的波蘭,大約有220億歐元將用於發展低排放經濟。(MoneyDJ報導)
瑞士能源部長:無法保證瑞士有足夠的能源供應
瑞士能源部長席索馬魯嘉(Simonetta Sommaruga)告訴瑞士地方媒體《SonntagsZeitung》,瑞士在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將首先對企業實行能源配給,並警告,政府無法保證有足夠的天然氣供應。瑞士對天然氣的需求相對較低,約占總能源消耗的15%。(自由財經報導)
德國能源危機愈演愈烈 漢堡擬限制熱水用量
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愈演愈烈,迫使德國第二大城漢堡考慮限制熱水用量。漢堡市議會環境議員科斯坦(Jen Kerstan)表示,政府可能在特定時段限制熱水,因為當地正處「嚴重天然氣短缺」。(工商時報報導)
新加坡「增強版車輛減排稅務計畫」將延長實施至2025年底
新加坡原定施行至今年底的「增強版車輛減排稅務計畫」(Vehicular Emissions Scheme,VES),將延長實施至2025年12月31日,以繼續鼓勵民眾及業者選購更環保的車輛。新加坡自2018年起實行「車輛減排稅務計畫」,根據車輛的二氧化碳及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給予購車者與計程車公司退稅或徵收附加費。(MoneyDJ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