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10日
西門子歌美颯攜手上緯 合作風機葉片可回收技術
西門子歌美颯8日宣布攜手上緯投控進行風機葉片可回收樹脂戰略合作,目前已展開上緯可回收熱固型環氧樹脂認證流程,計畫應用於可回收葉片技術,將解決台灣未來離岸風機葉片汰換難題。(中央社報導)
台南鹽水溪堤頂自行車道設太陽能光電 環團憂破壞生態
台南市水利局計畫於鹽水溪安平堤頂自行車道設置太陽能光電,環保團體認為緊鄰鹽水溪國家級濕地,在堤岸設置太陽能光電恐破壞當地的生態、景觀,群起反對,台江國家公園也認為要審慎評估,水利局表示,目前規劃方向配合地方意見為設置原則,希望堤頂自行車道能兼顧當地生態、民眾需求、景觀與增加遮陽與綠電等多元化使用功能,未有共識前不會逕行推動。(聯合報報導)
若如實反映成本 台電︰電價應漲50.32%
電價審議會已於6月27日拍板電價調漲方案,因對工業大戶、月用千度以上住宅等有不同漲法,平均漲幅8.4%,打破電價公式上路以來的3%天花板。不過根據台電最新公告,若如實反映國際燃料成本上漲、加上新台幣匯率貶值雙重因素,電價漲幅原本應高達50.32%,每度電平均單價應來到3.9465元,但目前每度單價平均只有2.8458元。(自由財經報導)
一卡車的「鱟」街頭賣 金門縣府:漁民誤捕、已攔截購回
金門8日罕見有人載了一車有「灘地上活化石」之稱的水中生物「鱟」在市場販賣,引發坊間議論,認為和縣府長年宣導保育鱟的形象形成極大諷刺;縣府指出,鱟不是保育類動物,該名台籍漁民是在海上誤捕,縣府除對該漁民機會教育,也將這批37隻鱟攔截購回,未來將植入晶片放回大海,進行追蹤。(自由時報報導)
國有林盜伐案多被監院糾正 林務局提數據:案件逐年降低
監察委員忠成、田秋堇調查「國有林盜伐案」,提案糾正行政院,獲監察院通過。林務局指出,隨著提高盜伐刑責與罰金,近十年來盜伐案件的查緝件數,已由2011年394件逐年降低為2021年123件,也已在2020年建立國有林合法木材溯源管理制度,公告未來攜出國境貴重木製品須有國產材木材標章或合法來源證明始得放行。(自由時報報導)
長鬚鯨再現南極覓食地 數十年來頭一遭
科研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7日刊出的研究指出,有大量長鬚鯨已重返南極附近的世代覓食區,這是自從近半個世紀前禁捕長鬚鯨以來的頭一遭。這項意外發現令人振奮,不僅在於保育長鬚鯨有成,也有益牠們所處的海洋生態系統健康。(中央社報導)
芬蘭打造首座商用「沙子電池」,在冬季極夜助力暖氣
芬蘭的Polar Night Energy近日打造出第一座商用「沙子電池」(sand battery),在一個裝滿沙子的直徑4公尺、高7公尺絕緣鋼柱體,購過加熱沙子來達成熱量儲存。該公司聲稱效率係數高達99%,能以最小的損失儲存連續好幾個月的熱量,且成本非常低廉,設置成本低於每度10歐元(約新台幣301.28元)。(科技新報報導)
英國皇家植物園報喜 發現新品種大王蓮
一直以來,植物界認為大王蓮僅亞馬遜王蓮、克魯茲王蓮二個品種。英國皇家植物園於1852年設立蓮花池時,從南美收藏了一批大王蓮,但直到近日,研究人員才發現它是全新的品種。由於原生於玻利維亞的亞馬遜河流域,因而命名為「玻利維亞王蓮」,最大可長成直徑3公尺寬的大圓盤,根莖可支撐二個成年人的體重。(公視新聞報導)
科學團隊證實 5.18億年前「雲南蟲」為最原始脊椎動物
「雲南蟲」自1991年首次報導,但其分類位置卻長期存在爭議。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指出,5.18億年前的寒武紀澄江動物群產出的「雲南蟲」,其咽弓具有脊椎動物獨有的細胞軟骨結構,確認「雲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脊椎動物的最原始類群。該發現對揭秘脊椎動物的起源具有重大意義。(聯合報報導)
中國驚現新型重組豬流感病毒! 具人畜共通傳染可能性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日發表研究指出,在中國,H9N2禽流感病毒正在感染豬,並與豬流感病毒發生重組。依據已有研究,該病毒株具有人畜共患病傳播的可能性。《環球時報》報導,豬流感病毒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性病原,從之前的研究發現,禽類和人的甲型(A型)流感病毒可以同時感染豬,並產生新的人畜共患病,具有潛在大流行的可能性。(自由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