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工程毀大面積珊瑚礁 綠島百年摩艾岩斷頭、小丑魚無家可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漁港工程毀大面積珊瑚礁 綠島百年摩艾岩斷頭、小丑魚無家可歸

2022年08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孫文臨台東報導

海水清澈湛藍、能見度高的綠島,水下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豐富,每年吸引超過30萬名遊客,是我國最好的潛水點之一,也是國際知名潛水勝地。然而,近期卻發生施工船破壞多個知名潛點珊瑚礁,不僅「摩艾岩」遭斷頭,許多珊瑚礁更被挖走一大塊、傷口深可見骨,引起外界譁然。

當地潛水教練指出,從石朗一直到南寮漁港,大面積的珊瑚礁都有毀損,破壞面積將近四個足球場大。台東縣政府除了要求廠商停工並罰款兩次,也要求業者提出友善環境的施工方法後才准復工。

遭工程船摧毀的珊瑚礁2。俞明宏提供

綠島南寮漁港修復工程多次破壞海下珊瑚礁,棲息在珊瑚礁的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潛水教練俞明宏形容,「海域成了生物屠宰場。」圖片來源:俞明宏提供

南寮漁港修復工程毀壞百年珊瑚礁 破壞面積達四座足球場

「整個石朗海域成了生物屠宰場。」潛水教練俞明宏在臉書上揭露此事。他指出,施工廠商便宜行事,未先進行海域生態調查及預防措施,而直接下錨固定工作船,船錨所到之處,珊瑚無一倖免,將近四個足球場大的珊瑚礁面積遭摧毀。

這些遭破壞的珊瑚礁包含多個綠島知名潛點,逾3公尺高、約需300年才能形成的「摩艾岩」被斬頭,原本棲息了4、500隻小丑魚的「小丑魚島」也遭到破壞,而原本棲息在珊瑚裡的熱帶魚,只能在破碎的珊瑚礁附近逡巡,尋找新家。

摩艾岩

綠島知名潛點「摩艾岩」是耗費數百年自然形成的巨大珊瑚礁,卻慘遭工程斷頭。圖片來源:左圖為張嘉祐提供;右圖為台東海洋保育站提供

然而,這場海底慘劇竟是源於「修復」工程。2016年強颱莫蘭蒂侵襲綠島,強風巨浪使得年齡近千年、世界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礁「大香菇」倒塌,也造成南寮港防坡堤被沖毀。南寮港是綠島最重要的漁港,為了修復防波堤,台東縣政府發包3.77億元,原定應於2020年完工,但工程延宕至今仍在趕工。

俞明宏表示,自施工以來,海域的擾動造成珊瑚被大量泥沙覆蓋,珊瑚照不到太陽就會死亡,多位潛水志工都投入救援工作,清除珊瑚上的泥沙。但今年6月施工單位竟開始投放消波塊,以拖錨的方式來固定工作平台船,連續數次破壞水下珊瑚礁。當地潛水教練眼睜睜看著破壞發生卻無能為力,只能通知縣政府盡快處理。

2016南寮漁港防波堤遭颱風摧毀,燈塔傾倒。孫文臨攝

2016年南寮漁港防波堤遭颱風掀起的巨浪摧毀,至今尚未完成修復。攝影:孫文臨

台東縣府要求施工廠商改採友善工法 以消波塊固定工作船

台東縣政府獲報後,調查該海域屬於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7月14日依《漁業法》第44條向承包商光裕營造及浩海工程,開罰3萬元,要求廠商應與綠島民眾討論出可行的施工方法後才可再施工;但業者卻持續施工,三度破壞珊瑚礁,7月29日縣府再度開罰15萬元、要求停工,並依工程契約究責。

8月4日晚間,台東縣農業處與施工廠商在綠島舉行說明會。現場約有30位當地民眾參加,潛水教練要求,未來施工前業者必須預告施工時間及區域,確保潛水活動的安全,也應取消下錨、用工作船投放消波塊,改採岸際吊放,在陸地上以吊車投放消波塊,或以固定式平台船載運吊車去投放,如此不會破壞海洋生態,也可以加速工程進行。

綠島潛水教練俞明宏。孫文臨攝

俞明宏(圖中)等多位潛水教練痛心珊瑚慘遭摧毀,要求必須改善施工方法才可復工。攝影:孫文臨

然而,農業處處長許家豪說,碼頭上設置大型吊車恐影響南寮漁港既有使用空間,且固定式平台船很難租借,可能會導致工程延宕更久。施工廠商也表示,要吊放40噸的消波塊,至少需要200噸以上的大型吊車,南寮漁港現有的碼頭恐怕無法承受。

施工廠商表示,之後將採無後錨牽引方式,利用尼龍纜繩把施工平台船固定在現有的消波塊上,再用拖船引繩平衡作為替代方案的友善工法,應能防止破壞海底珊瑚礁。

目前工程還要投放一個沉箱,及2000多顆的消波塊。業者表示,會在施工前於網路預告施工時間及地點,依照規定,浪高超過70公分不會拋放消波塊。

工程船船錨直接壓在珊瑚礁上。俞明宏提供

原有的工程完全未考慮海洋生態,巨大船錨直接壓垮珊瑚礁,破壞面積近四個足球場。圖片來源:俞明宏提供

為了投放消波塊而破壞了天然的珊瑚礁。孫文臨攝

綠島漁港修復工程為了投放水泥消波塊,卻破壞了天然的珊瑚礁。攝影:孫文臨

綠島鄉代會主席:為何出事了才改善? 施工廠商:完全不知水下有珊瑚礁

面對替代工法,綠島民眾仍擔心可能再次傷害珊瑚礁,質問:「若再出事,誰要負責?」現場施工廠商面面相覷、無人應答,許家豪才出面打圓場,表示縣府會善盡監督責任,並要求承包商不再破壞珊瑚礁,「既然業者說這個工法沒問題,就先讓他們做看看。」

「有更好的施工方法,為何要等出事才改善?」綠島鄉代表會主席何富祥痛批,發包工程的縣府與施工廠商都有責任,當初港口工程發包就應該考慮到綠島珍貴的海底生態,採用最好的工法來保護珊瑚礁,而不是等到破壞後民眾抗議才來改善,「看到綠島海底珍貴的珊瑚礁被剷平,我真的非常痛心,你們難道不知道船錨會破壞珊瑚礁?」講到激動處一度氣到說不出話,「這個工程款3億,但綠島人的損失恐怕遠超過這個金額。」

施工廠商則說,承包該工程時沒有被告知水下有珍貴珊瑚礁,「我們完全不知道水下有珍貴珊瑚礁,也是看到新聞才知道闖了大禍。」

DSC09708

台東縣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會以經費支持潛水教練提出的珊瑚礁復育方案。攝影:孫文臨

業者直言,目前工程進度落後,每延宕一天就會依合約開罰30多萬,因此正加緊速度趕工,盡力在明年底前完工。

台東縣農業處則回應,工程發包雖未提及水下生態,但業者在規劃施工方法、行船路徑時都應完整調查週邊環境,且工程延宕本來就會有違約金。許家豪表示,縣府正在進行南寮漁港港區整體規劃,未來一定會將海洋保育納入考量,要求廠商採取友善環境的施工方法,施工前也務必要向綠島鄉親說明施工計畫,縣府會嚴格督導。

潛水教練出動 珊瑚修復搶時間 縣府諾出錢支持

針對受損的珊瑚礁,潛水教練侯政廉說,珊瑚要面光才能存活,案發後許多潛水教練也緊急將一些較小塊的破碎珊瑚礁擺正,希望珊瑚復原,但人力修復所及非常有限,「就算珊瑚能繼續生長仍變得很脆弱,風浪大一點可能又會破損。」他呼籲,縣府及業者應提出妥善的復育方案。

海保署台東海洋保育站站長韓靜雯表示,肇事廠商必須聘請潛水員進行珊瑚礁受損調查,記錄水下珊瑚受損數量、面積及受損情況,並定期下水記錄恢復狀況,另選擇幾處珊瑚進行扶正、支撐固定,「愈早修復,珊瑚礁復原機率愈高,建議復育動作必須在8月15前完成,否則時間愈久,受傷的珊瑚就愈難復原。」他也建議,施工廠商必須進行完整的水下生態檢核,擬定施工計畫後再行復工。

許家豪表示,潛水業者較為專業,希望由潛水業者擬定復育計畫,包括短期的搶救及長期的珊瑚礁復育方法提交給縣府,縣府承諾給予經費支持。至於台東海洋保育站的建議,他僅回應,「若海保署有明確的行政指導,請再發公文給縣政府。」

學者:珊瑚種得回去,但受損生態功能難以復原

長期研究珊瑚礁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礁是珊瑚蟲的骨骼構築成的立體棲息地,形成複雜的生態棲息環境,自然形成過程非常漫長,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雖然可以把珊瑚種回去,但要發展出原來的生態系非常困難,且人為修復的珊瑚礁生態也會變得相當脆弱。」

環境資訊協會珊瑚礁體檢專案經理陳思宇也說,珊瑚礁復原所需的時間很長,綠島著名珊瑚礁「大香菇」生長速度一年僅約1公分,2016年雖因颱風侵襲而倒下,仍舊持續生長,「長期而言,珊瑚有機會復原,前提是不能再有人為破壞及極端氣候影響。」 

珊瑚礁遭到破壞,傷痕深可見骨。潛水教練張嘉祐提供

台東海洋保育站站長韓靜雯強調,必須緊急復育遭破壞的珊瑚礁,珊瑚才有較高機率能恢復。圖片來源:張嘉祐提供

陳思宇指出,珊瑚礁區僅占全球海域的0.2%,卻是25%以上已知海洋物種的產卵育苗場,以及33%已知魚類的家園,「珊瑚礁消失後,海洋生物將流離失所,也直接衝擊到仰賴海洋生存的沿岸居民,不論是糧食來源或是觀光產業都會受影響。」健康的珊瑚礁,也比消波塊更有助於保護海岸線。

陳昭倫表示,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珊瑚礁提供的漁業資源、觀光遊憩、醫療研究資源等,對人類也非常重要,而綠島整個島就由珊瑚礁生態系組成,大多珊瑚礁都生長在水深50公尺以內的海域,但綠島有溫暖的黑潮流經,海水長年相當清澈,水深100公尺都還有珊瑚,已知珊瑚物種高達250多種。

陳昭倫表示,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珊瑚面臨嚴重的白化死亡危機,「氣候變遷或許難以阻止,但施工的防範完全可以避免。」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指出,珊瑚礁一旦遭破壞,便難以恢復原有的豐富生態。圖片來源:俞明宏提供

他說,國外在進行珊瑚礁海域的水下工程時,會先進行保育工法的評估研究,「但我國政府發包工程時卻完全沒有將珊瑚礁保育納入考量,缺乏環境治理思維,只求經濟發展、工程進度,完全不顧背後付出的生態代價。」

無法可罰? 珊瑚礁遭毀非個案 環團籲加速制定《海保法》

有潛水愛好者認為,觸摸一下綠蠵龜,可能面臨《野保法》30萬罰鍰,「施工廠商破壞珊瑚礁僅遭罰15萬,罰則未免太低。」由於工程造成的生態損害遠大於罰款金額,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與環境法律人協會,共同向地檢署提起刑事告發,認為縣府應以《漁業法》第60條,處最重3年有期徒刑。

事實上,破壞珊瑚礁目前在我國並無相關罰則,僅依照不同海域有不同規範,例如墾丁國家公園曾發生潛水教練帶遊客踩踏破壞珊瑚礁,依《國家公園法》最高僅能罰3000元;在國家風景區內則可依《發展觀光條例》最高罰到500萬元;蘭嶼日前發生珊瑚礁遭刻字破壞,但因該海域非屬保護區而無法可罰。陳昭倫說,「幸好綠島有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否則也無法罰。」

《野保法》保護綠蠵龜、石虎、黑熊等保育類物種,目前我國唯二的保育類珊瑚是柴山多杯珊瑚、福爾摩沙擬絲珊瑚,都由陳昭倫發現及命名。陳昭倫說,我國既有法規沒有「保護棲地」的思維,「只以單一保育類物種來保護環境,這是下下策,我們需要一個以保護棲地為主的法規,沒有棲地,生態系統就會崩解,保育單一物種也無效。」

綠島以豐富的珊瑚礁而成為世界知名的潛水景點。孫文臨攝

綠島豐富的珊瑚礁成為台灣最知名的潛水景點,每年吸引國內外數十萬人到此旅遊觀光,若失去了珊瑚礁將對觀光業者造成莫大衝擊。孫文臨攝

綠色和平指出,海洋保育區管理權責分散於不同行政機關,且《漁業法》、《野保法》、《動保法》皆難以對類似破壞產生預防及嚇阻效果,因此長期呼籲政府制定《海洋保育法》,不僅規範海洋保護區內進行的船舶航行、作業等各項人為活動,減少對海洋的傷害,民間版草案更強調違者不只要重罰,更應求處刑事責任。

茫茫大海之下,還有多少沒被看見的珊瑚礁遭到破壞?此次發生在潛水活動興盛的綠島,潛水員雖即時揭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也凸顯出我國海洋保育法規的漏洞。政府誓言「向海致敬」,若未能盡速補強海洋保育法規,未來類似事件恐怕會一再重演。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