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觀的基因到宏觀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議題包羅萬象。如果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那麼人類的生存和延續也岌岌可危。正如這篇文章所指出的,2022年12月召開的這場重要會議將有助於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恢復自然環境,進而對我們的集體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什麼是COP15?
COP15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簡稱CBD)第15次締約方大會的簡稱。事實上,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包括三項國際協定的締約方會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兩項附屬議定書,即《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和《生物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名古屋議定書》(Nagoya Protocol on 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1992年在巴西地球高峰會議上達成的。《公約》有三個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如今195個國家和歐盟已經加入了《公約》,而美國是唯一一個尚未批准它的聯合國成員國。另外,分別有173個締約方和137個締約方加入了《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和《名古屋議定書》。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
我們的命運與大自然的命運息息相關。2019年,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anel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簡稱IPBES)發出明確警告,稱目前自然資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破壞,給人類的福祉造成了嚴重影響,並導致上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COP15將在何時何地舉行?
COP15本應於2020年10月在中國昆明舉行,但由於COVID-19導致線下會議無法舉行,會議推遲了四次。為了維持COP15的聲勢,2021年10月第一階段會議以線上會議為主的形式在中國昆明正式召開,並且各方在此次會議上通過了不具約束力的《昆明宣言》。由於中國仍在實行疫情防控措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於2022年6月宣布,COP15的主要部分將於2022年12月5日至17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中國仍將是會議的正式主席國。
COP15的預期成果是什麼?
在眾多議程中包括一個拯救地球生命的新計劃。COP15將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各國及全球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遠時間範圍內的工作藍圖,幫助人類社會步入正軌,以便在2050年之前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願景。
這個過程是否似曾相識?
可悲的是,我們確實經歷過同樣的過程。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承諾「確保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但是,他們失敗了。因此2010年,他們在日本愛知縣召開會議並商定了一項新計劃,其中包括20個「愛知目標」。但是所有這些目標中沒有一項能在2020年截止日期之前完全實現。每失敗一次,任務就會更加艱鉅。
這次有什麼不同?
相比之前,《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更加「務實」,提出的目標不僅明確,有時限性,而且都以針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源而採取的行動(目標)為基礎。
這個「後2020框架」的進展如何?
一個由加拿大和烏干達代表共同領導的工作組正在起草將在COP15上得到各締約方確定並認可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文件。最新版文件設定了2050年之前需要實現的4個長期目標,以及到2030年前需要實現的22個目標。
這四個目標的落腳點分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永續利用、公平的惠益分享和充足的落實手段——即資金和技術能力。目標所涵蓋的主題也非常廣泛,包括擴大保護區和減少污染,確保食物生產的永續性,以及逐步取消數十億美元有害自然的公共補貼等。
可是,兩年過去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仍遠未完成。文件中還存在不少被圈在方括號裡的待定內容,這意味著各方尚未就這些內容的措辭或者是否將其納入文本達成一致。2022年6月在奈洛比舉行的工作組第四次會議本應是最後一次會議,但是卻進展甚微,以至於各方不得不在COP15召開之前的12月3日至5日在蒙特婁加開一次會議。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否需要設立終極目標(像《巴黎協定》設定的1.5°C溫控目標那樣)?
關於是否制定到2030年要實現的終極目標(例如屆時要達到的整體生物多樣性狀態或全球物種滅絕速度),科學家、非政府組織和《公約》締約方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些國家認為這樣做會有所幫助,而有些國家認為這會分散各國落實《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注意力,而且不可能用一套指標來囊括生態系統和物種的方方面面。
將由誰來主持討論?
中國仍是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的主席國。在蒙特婁召開的會議將由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這是中國首次主導有關環境的重大政府間談判,並為中國展現其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通過「生態文明」願景、「生態紅線」制度和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等)提供了一次重要機會。但同時,COP15對中國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中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創造性地將其他國家團結在一起,共同達成一項雄心勃勃的協議。
哪些國家也會在對話中發揮重要作用?
哥斯大黎加和法國共同擔任主席國的「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包括100多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均支持在2030年前保護地球30%的陸地和海洋。另外,93個國家和歐盟的領導人已經簽署《領導人對自然的承諾》(Leaders' Pledge for Nature),承諾在2030年前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這些聯盟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既有富裕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但是,巴西、印尼、南非等國的缺席卻值得關注。這些國家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領域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是COP15談判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參與者。而這些國家則希望在看到工業化國家做出堅定的資金承諾之後,再考慮同意其他的提議。
我們將會遇見哪些阻礙?
COP15的注意力將主要放在《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各項目標的最終內容上。在這些談判中,除非就所有問題達成一致,否則就不能達成協議。許多國家希望將「保護至少30%陸地和海洋」的目標納入框架目標,但有些國家則希望在同意這一提議之前對框架文件中的其他一些內容進行修改。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可能會對限制農業發展的目標提出反對意見。雖然歐盟強烈支持殺蟲劑禁令目標,但其他締約國則對此不太感興趣。因此,COP15會議的總體結果將取決於各方如何權衡各個領域的得失。
基因序列的數位資料儲存是COP15談判者們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企業可以從這樣的資訊中獲利,例如通過開發新藥而不需要實際接觸相關物種。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避免遵守《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與原產國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的規則。雖然有的締約國認為數位資料儲存超出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獲取和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議定書》的職權範圍,但也有締約國表示,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該議定書可能會變得毫無用處。
如上所述,一個主要癥結在於「動員資源」,也就是如何動員各國為落實新框架的活動提供資金。具體而言,發達國家將提供多少資金來幫助發展中國家保護其生物多樣性。巴西和另外22個國家呼籲發達國家在2030年前每年至少提供1000億美元。雖然這一數字被寫進了《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最新草案中,但就像這份文件的其他很多內容一樣,仍需要提交2022年12月的蒙特婁會議進行討論。最大的問題是,各國會怎麼做,是在草案的基礎上提高目標,還是淡化現有內容?
誰將出席COP15?
包括《生物多樣性公約》196個締約方代表在內的數千名代表將出席COP15。由於COP15並非峰會,因此不太可能有太多各國領導人出席。不過,12月13日至15日的「高層」會議可能會有環境部長們的參與,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會派部長前來。會議的其餘部分將主要是談判,以便各方在會議結束之前可以達成一致決議。民間組織、原住民團體、科學家、工商界和其他人士也將作為觀察員通過周邊活動參與本次大會。屆時,將有數百名記者對會議進行報導。
會議對瀕危物種意味著什麼?
COP談判很少提及單個物種,但是卻提出了減少物種滅絕並增加種群數量的目標。因此,COP15做出的決定將關係到從穿山甲、美洲虎、到珊瑚礁和智利南美杉樹等瀕危動植物物種,甚至我們自身的命運。
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是否會影響COP15?
會影響。兩個聯合國條約議程之間重疊的內容越來越多。這說明我們逐漸認識到兩個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繫,需要相互協調的解決方案。在COP15召開之前的兩週,埃及將主辦COP27氣候大會,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新一輪談判。埃及發生的一切將影響蒙特婁的談判,不管是好是壞。對於COP15來說,一個積極的信號是埃及已經在其COP27的主辦議程中專門拿出一天時間——11月16日——來集中討論生物多樣性問題。
COP15會成功嗎?
人們對COP15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像《巴黎協定》促進了氣候變化行動一樣,推動各國、企業和公民採取行動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但是根據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綠色和平、阿瓦茲(Avaaz)、生物多樣性國際原住民論壇和其他組織的說法,「這個過程已經到了一個危機點」。
在2022年6月發表的一封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國家元首的公開信中,上述組織強烈指責其「明顯缺乏高級別政治參與、意願和領導力來推動達成妥協,並引導和激勵必要的承諾」。這封信呼籲古特瑞斯以及加拿大和中國政府在COP15召開之前召集世界領導人來改變這種局面。
在推遲兩年後,COP15終於就要召開了。但是,已經沒有什麼時間來實現政治突破了——全球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別處,而且也缺乏可能打破平衡的公眾壓力和媒體報導。從這個角度來看,決定在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舉辦的同時召開COP15可能反而會得不償失。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問與答:COP15生物多樣性大會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