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到昆明 COP15能否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領導力?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一路「象」北到昆明 COP15能否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領導力?

2021年07月29日
文:恩里克·薩拉(國家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
G7達成的「大自然協定」為極具野心的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奠定了基礎。

雲南省玉溪附近,一群正在小憩的野生亞洲象。今年夏天,這群大象從其居住的自然保護區遷徙了500 多公里來到了這裡。圖片來源:Alamy

如果我們需要更多證據證明我們所面臨的生物多樣性危機,一群穿越中國雲南的野生大象以最暖心的方式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幾個月來,牠們從西雙版納出發,一路向北行進。期間,牠們哺育幼崽,喝得酩酊大醉,破門入戶,擰開水龍頭喝水,憨態可掬的行為吸引了公眾。但是牠們反常遷徙背後隱藏著的更嚴重的原因也同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據當地專家說,牠們之所以遷徙可能是由於保護區外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迫使大象不得不尋找新的地方「散步」。

當這群亞洲象抵近昆明市時,當地部署了一系列措施阻止牠們進城,一邊封鎖道路,一邊在路旁擺滿鳳梨和甜玉米來引導其調轉行進的方向。

昆明即將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屆時,昆明街道上為大象準備的鳳梨恐怕將被清理一空。而這群穿過雲南的野生大象恰恰象徵著大自然所面臨的危機的緊迫性,讓全球領導人不得不將這個問題納入議事日程。

作為國家地理學會的駐會探險家和生態學家,我對破壞大自然的後果有親身體會。在採掘業為了尋求短期利潤而破壞自然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自然環境對於人類安全和公平的未來至關重要。

各國領導人也開始感受到這種緊迫感。上個月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上發布了《2030年大自然協定》(Nature Compact),這將有助於使昆明COP15——以及即將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等其他會談——成為一個歷史性的契機,為人類當前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危機共同商議應對之策。這些會議都將為各國政府為下一步的公共政策、金融、商業和法律部署確立方向。

G7峰會達成的「大自然協定」已經奠定了基礎:現在,需要通過即將在昆明COP15上簽署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其精神體現出來。這一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第一份詳細草案已於本月初發布。這份新的框架需要調動新的資金並加強各國國內政策,這樣我們才能保護世界上剩餘的完整生態系統,恢復退化的棲息地,並改變我們使用陸地和海洋以及生產食物的方式。我知道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是可行的,因為我親眼見證了在遭受過人類活動破壞的地區,生物多樣性所展現出的驚人的恢復力。例如,在海洋中,保護區內的平均魚類豐富度是附近未受保護區域的6倍,並能夠幫助補充臨近水域的魚類族群數量。

對中國而言,即將在今年秋季召開的昆明大會是其向世界展示自身環境領導力的重要時刻。這是中國首次主辦重大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並且此前中國剛剛做出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氣候承諾。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環保將是雙方展開富有成效的競爭與合作的領域。因此,中國知道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成功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如果G7的領導人在「大自然協定」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那麼他們很可能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切實的協議。G7的貿易和環境部長們已經同意在COP26之前舉行會議,採取措施解決全球供應鏈中的森林砍伐問題。目前,他們需要提出實質性的提案,以規範與不可持續的農業和漁業相關的商品生產與貿易,並為可持續生產的商品提供市場准入。

G7國家做出承諾,將支持到2030年保護全球30%陸地和海洋的目標,並將以身作則,在本國落實「3030」承諾。他們的舉動為保護大自然開了個好頭。目前,這一全球目標獲得了「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the 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Nature and People)的60多个國家的支持,其中一半國家是中低收入國家。中國也推出了自己的政策,將具有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脆弱性的四分之一的陸地面積嚴格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從而保護大自然免受工業活動的影響。這項政策的精神也是「3030」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接下來,COP15必須確保所有這些目標都納入到達成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中,並轉化為實質性的國內法律。

值得歡迎的是,原住民的權利得到了認可,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的一項核心原則。大量證據表明,與大多數傳統保護策略相比,原住民和當地社區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接下來,需要將他們納入到保護目標的設定和實施進程中,以確保最後達成的自然保護協議也同樣可以保護他們。

達成協議的關鍵是什麼?錢。世界上許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全球「3030」目標以及生物多樣性目標,需要給予這些國家資金上的支持。這意味著G7需要切實承諾拿出更多的資金。預計未來10年,全球自然保護資金缺口為每年7000億美元,不到全球GDP的1%。中國需要通過昆明大會促使各國拿出資金填補這一缺口,並達成一致意見,通過加強公共財政投入與改革私營部門資金流向相結合的方式籌措資金,同時還需要採取強有力的國內行動,確保雙邊援助支出完全符合到2030年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全球使命。

「3030」計劃的實施成本估計每年只需1400億美元,比目前全世界花在電子遊戲上的錢還要少。

有人說,我們沒有錢來保護更多的大自然。可是,「3030」計劃的實施成本估計每年只需 1400億美元,比目前全世界花在電子遊戲上的錢還要少。我們並不是沒錢,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我們沒有將錢用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上,而是用來摧毀它。

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很容易引起公眾關注:森林火災、動物死亡和物種滅絕這些都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這也讓自然保護成為各國領導人亙古不變的議題——在未來召開的每一次G7峰會、G20峰會、以及多邊論壇上,自然危機都將成為他們必須重點關注的議題,以確保他們為公眾所留下的這份「自然遺產」是正面的。

如果今年的昆明大會能夠成功達成一項改變世界的全球協議,那麼中國作為主辦國和協議的促成者將被世人銘記。如果失敗了,那麼2021年被世人記住的將會是一群跋山涉水,尋找家園的大象。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達成全球自然保護協議是中國展示全球領導力的歷史契機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