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熱症候群】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過熱症候群】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2022年09月22日
公視記者 張岱屏 賴冠丞 劉啟稜 許中熹 陳添寶 張光宗 陳慶鍾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而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炎熱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

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雖然不是有史以來最熱,但以最熱的年排名來說,絕對是前三名。氣象專家彭啟明指出,今年會特別熱,主要因太平洋高壓異常。

不只是在亞洲,歐洲今年7、8月也受到高壓影響,遭逢500年一遇的熱浪和乾旱,葡萄牙和西班牙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在台灣,尤其是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等方式來散熱,但是當氣溫超過35度,散熱就有麻煩了。

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度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哪些族群最容易受到熱傷害呢?

屋頂的溫度比氣溫更高,在這裡做工最容易受到熱傷害。鐵板或鐵架常被曬到6、70℃以上,工人一不小心就被燙傷。整天在外面送食物、送貨的外送員或郵務士,也是最容易被熱傷害襲擊的對象。

屋頂的溫度比氣溫更高,在這裡做工最容易受到熱傷害。

屋頂的溫度比氣溫更高,在這裡做工最容易受到熱傷害

極端高溫導致熱傷害人數顯著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1年7、8月因為熱傷害送到醫院急診的人數,是711人,2022年增加到1279人。為了讓民眾可以預防熱傷害,衛福部和中研院與氣象局合作,開發樂活氣象APP。民眾可以從手機上看到所在地的熱指數及預警燈號。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1年七、八月因為熱傷害送到醫院急診的人數,是711人,2022年增加到1279人。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1年七、八月因為熱傷害送到醫院急診的人數,是711人,2022年增加到1279人

工會呼籲政府與雇主重視熱傷害風險 建立相關制度

預防熱傷害不只是個人的事情,對於必須在戶外工作的人來說,雇主也應該負起責任,減少勞工受到熱傷害風險。以郵務士來說,在工會要求下,2015年就開始調整送信時間。許多工會也呼籲企業和政府,應該比照其他天災建立高溫假、高溫津貼等制度。

許多工會也呼籲企業和政府,應該比照其他天災建立高溫假、高溫津貼等制度。

許多工會也呼籲企業和政府,應該比照其他天災建立高溫假、高溫津貼等制度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引述比利時災害流行病學研究中心(CRED)的分析指出,2000到2019年間,全球因為極端溫度事件導致死亡的人數達到16萬5000人,比洪水致死還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科醫師高偉峰則表示,根據美國的統計數據,近年因為熱傷害死亡的人,已超過所有天災。

在暖化趨勢下,熱死人已經不只是形容詞,而是一個實際狀況。如何在制度上、環境上盡可能減輕熱傷害?政府和企業,準備好了嗎?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過熱症候群《一》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