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匯率持續走弱,1元新台幣21日[1]可以換到4.5日圓,許多哈日族開始搶買日圓,但你可曾想到日圓匯率走弱與氣候危機有關?美國聯準會(Fed)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推出影響全球經濟、金融數十年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直接導致不斷升高的通貨膨漲;比起寬鬆貨幣影響更大的「寬鬆環境政策」已在氣候危機下出現,不僅影響人類生活,甚至連外匯市場也受到難以想像的衝擊。
小心,氣候變遷可能讓你的荷包縮水。
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Barclays)的最新報告,預測了氣候變遷將如何顛覆每日交易量達6.6兆美元的外匯市場。
先說結論,未來50年日圓和人民幣最慘,貶值過半;歐元不貶反升,表現出色。
日圓是極端氣候下最脆弱的貨幣
該報告指出,高溫、海平面上升、嚴重空污、糧食歉收等導致的經濟損失恐造成「越來越大的風險和高昂代價,並對外匯市場產生實質影響」。
在升溫5°C的最糟情境下,未來50年,日圓對美元平均每十年大貶10.92%。地理因素讓日圓成為「極端氣候下最脆弱的貨幣之一」,一旦海平面急劇上升,將重創東京等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根據巴克萊的預測模型,2030年日圓將貶3%,50年後縮水55%,成為全球表現最糟的貨幣。
人民幣緊追其後,預估2030年貶5.5%,2040年再貶7%,逐年下跌,50年後預期縮水53%,平均每十年大貶10.58%。
比寬鬆貨幣影響更大的寬鬆環境政策
報告點名元兇為空污與重經濟成長輕環境的開發思維:「寬鬆的環境政策」。
「將成長置於環境之上的風險,以及缺乏在地環境網絡(如NGO、律師、記者)仍是重大挑戰,」《路透社》引述該報告。
幾家歡樂幾家愁,當日圓和人民幣大跌時,歐元卻春風得意。
該報告預估2030年歐元將升值0.5%,未來50年,每十年平均漲3.9%,主因是貿易開放有助減緩氣候變遷的經濟衝擊。同樣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澳洲,也受益於貿易開放,讓澳幣有了不同於日圓的命運,未來半世紀平均每十年升值2.11%。
「我們相信此預估有助闡明未來的外匯風險規模和跨國差異。」兩位報告作者如是說。
根據《彭博》報導,巴克萊是以國家生產力和資金流為基礎,模擬未來半世紀中國、日本、美國、歐盟、澳洲、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八個經濟體的經濟成長,及其貨幣走勢。
巴克萊分析師解釋,生產力與其他生產投入下滑的國家,很可能也會面臨資本流動的減少,進而導致貨幣疲軟。
新的十年極端氣候將造成全球2兆美元損失
該報告估計,過去十年極端氣候造成的全球損失高達1.38兆美元,是1970年代的八倍,並預期這個十年的損失恐超過2兆美元,約是三個台灣GDP的規模。該報告亦指出,碳稅等政策有助於減緩暖化的速度。
儘管這次巴克萊未將台幣納入分析,綠色和平組織估計,2050年海平面上升將影響近300萬台灣人,淹沒1400平方公里的濱海國土,台灣和日本面臨相似困境。
另外,可參考瑞銀去年發布的報告《氣候變遷的經濟學》。
該報告對占全球九成經濟的48個國家,進行「氣候經濟指數」的壓力測試。若不採取減排行動,放任糧食減產、疾病蔓延、海水上升,在2048年升溫3.2°C的情境下,全球最高可損失18%的GDP,台灣將蒸發29.2%的GDP,損失程度在諸國中排名第九。
此外,台灣面臨嚴重乾旱風險,氣候調適能力卻在中間偏後(28/48)。唯有落實《巴黎協定》,全力將升溫控制在2°C以下,才有望將全球經濟損失控制在4%,也止住台灣GDP的損失。
※ 本文轉載自CSR@天下,原文標題〈日圓走弱跟氣候危機也有關係?投銀研究:50年後,日圓和人民幣因極端氣候恐貶值逾50%〉
註釋
[1] 本文轉載自CSR@天下2022年6月23日的文章,此處所指之21日匯率是指2022年6月21日的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