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動保處公布非犬貓飼養指引、雲品酒店住房推加購碳權、加州批准9萬個汽車充電樁投資案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新北動保處公布非犬貓飼養指引、雲品酒店住房推加購碳權、加州批准9萬個汽車充電樁投資案

2022年12月16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2月15日

養鳥、兔、蛇、龜、鼠當寵物 新北動保處10指引入門

近幾年,飼養鳥、兔、蛇、龜、鼠為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因此,新北市動保處率全國之先,制定了這五類動物的基礎飼養指引,公布在官網。讓民眾先對寵物有基本認識,並衡量自身能力是否能盡到飼主的責任,再認養動物。(自由時報報導

全國首座風、光發電基地台 改善花蓮同禮部落通訊

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運用前瞻企劃預算,補助中華、遠傳、台灣大哥大電信業者,於花蓮同禮部落建置全國首座風力、光電發電基地台,今天正式啟用。把基地台架設在偏遠的熱門遊客景點,將有助於及時救災救護;把雙重綠能發電的低耗能基地台,建置於自然環境惡劣的區域,將成為其他電力未到達區的示範點。(自由時報報導

遠東新成為全台首家獲得食品包裝R-PET業者

遠東新世紀於12月初獲得衛生福利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核可,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食品容器具包裝之PET再製酯粒原料」的企業。遠東新表示,所生產之食品級聚酯已陸續取得美國FDA、加拿大、日本、歐盟等地食品安全認證,未來將持續擴充再生酯粒(R-PET)的生產據點。(經濟日報報導

汽車汰舊換電動車補助1.5萬 2023年元旦起實施

環保署今天預告老舊汽車汰舊換新獎勵辦法,若汰舊換電動車,可領空污補助新台幣2000元、減碳獎勵1萬2000元,加回收獎金1000元,可獲1萬5000元補助。環保署估算,以淘汰老舊汽油小客貨車並購買電動車輛為例,可取得57.07公斤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污效益及19.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碳效益。(中央社報導

雲品酒店住房推加購碳權 晉升永續旅人50元有找

雲品國際19日起針對旗下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住房,推「負碳排」加價購選項,旅客入住飯店可自願選擇加價由雲品代為購買碳權,同時雲品集團再加碼購買同等價值的碳權,不只加速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也讓住客成為永續旅人。經歷兩年的碳足跡盤查,雲品與台泥資訊以飯店整年的原物料使用量、能源使用量、公共設備使用量等,計算出雲品溫泉酒店平均每房每晚入住的碳足跡為15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換算下來可用47元購買碳權來抵換,進而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中央社報導


加州批准29億美元投資案 電動車充電器將翻倍

加州能源委員會昨(14日)批准了新建9萬個電動車充電器的投資計劃,望能加速達成於2025年25萬個電動車充電器的目標。加州也於今年8月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規定,屆時在該州銷售的所有新車,都必須是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自由財經報導

臭氧稀薄與嚴重空污 南極與印度暖化速度低於全球平均

《華盛頓郵報》用非營利機構「柏克萊地球」(Berkeley Earth)數據分析發現,全球暖化嚴重,但南極東部與印度暖化速度卻相對較慢,但這完全不是好消息。科學家認為,南極東側暖化放緩,可能是因為臭氧層變稀,也可能因為南極平均海拔較高。至於印度暖化速度較慢,或許是因為嚴重空污,懸浮微粒阻擋和散射陽光,讓當地氣溫不易升高。(中央通訊社報導

東京強制新建住宅裝太陽能板創首例 2025年上路

日本東京都議會今天修正通過相關條例,強制規範住宅營建商,必須在新建的獨棟住宅安裝太陽能電板,創下日本首例,預計於2025年4月正式上路。東京都政府此舉是為了實現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00年一半的「碳排減半」目標,接下來將會補充改正預算編列補助安裝太陽能板等相關經費。(中央通訊社報導

歐盟東協擴大綠能、國安合作

《日經新聞》報導,東南亞國協(ASEAN)與歐盟成員國領袖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空前首場高峰會後表示,雙方決定在潔淨能源、國防安全等多方面擴大合作,其中歐盟及盟國將提供越南180億美元助其「脫碳」的計畫格外受矚目。

根據歐盟正式文件,歐盟與其國際夥伴同意支持越南的綠能轉型,將提供一套價值多達180億美元的公私部門融資方案。這套金援方案稱為「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用意是協助越南戒斷對燃煤的癮頭。近年來,煤在越南總能源總供應的比重約五成。(經濟日報報導

地球哭了 亞馬遜每年塑膠包材垃圾可繞地球800圈

《歐洲新聞台》報導,海洋環保組織Oceana報告顯示,亞馬遜(Amazon)的塑膠足跡在 2020年至2021年間增加了18%,光是去年就產生了超過3億公斤的塑膠包材垃圾。Oceana 估計,超過1100萬公斤的亞馬遜塑膠包材垃圾最終將流入海洋。對此,亞馬遜強調,自 2015年以來已經減少超過150萬噸的包裝材料,包括更小的包裝以及到2023年100%使用可再生包裝材料。(自由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