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奈米結構光觸媒有效減碳 中山大學研究登國際頂尖期刊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炫錫最新研究成果、以硫化錫(SnS)/石墨氮化碳(g-C3N4)奈米結構作為光觸媒,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該技術符合目前半導體產業基礎設施,大規模應用後可轉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紓解石化燃料價格上漲壓力,減緩全球暖化,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期刊上。(工商時報報導)
造橋居民反大桃坪土石堆置場 業者喊話回歸法規、科學
苗栗縣造橋鄉大桃坪土石方資源堆置場案環境影響說明書20日公開會議,業者申請在造橋鄉大桃坪段申請土資場案,面積約26公頃,地方組成自救會反對開發,居民質疑汙染,業者則強調是乾淨土方,喊話回歸法規、回歸科學,雙方一度爭執,沒有任何共識。
水利處副處長黃文璋現場表示,鄉親在說明會有許多意見,業者要具體回應跟處理,意見及處理情形會納入將來的環評審查會,供委員參辦准駁。(聯合報報導)
全國首間! 中央大學籌設「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
為響應國際淨零碳排的永續發展,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20日宣布,正籌設全國首創「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將提供「永續去碳科技」、「永續綠能科技」與「永續領導力」三大領域碩博士學位學程,培育具跨領域實務能力的技術人才與領袖人才,透過產學合作,研發永續發展、淨零碳排之解決方案,今年內將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自由時報報導)
大里百年湧泉斷流 疑橋梁工程破壞水脈
市府進行大里南門橋拓寬改建,並答應保留橋下有上百年歷史的自然湧泉「洗衣窟」,不料去年(2022)完工後原有的湧泉疑因施工影響,斷流成為一灘死水,地方怨聲四起,市議員李天生要求市府拿出辦法解決,恢復地方傳統特色。建設局表示,無法確定是施工造成斷流,將評估把洗衣平台和排水出口往下游移設。(自由時報報導)
經部公告離岸風電首期行政契約 新增不可抗力因素
經濟部2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18日公告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首期行政契約,經與業者多次溝通,將惡劣天候因素、基礎建設延遲等列入行政契約不可抗力因素,並調整產業關聯變更時機及罰則規定,獲選業者需於5月中旬前完成簽約。(中央社報導)
義大利乾旱警報響 威尼斯運河乾涸
外媒報導指出,威尼斯近來因降雨量過少、高氣壓籠罩,加上洋流等因素,導致以往總是水鄉澤國的「水都」威尼斯今年異常乾旱,潮汐水線較往年低,貢多拉、水上計程船及救護船在部分運河段無法通行。義大利科研機構「國家研究委員會」(CNR)的氣候專家帕斯奎(Massimiliano Pasqui)指出,自 2020年至2021年冬季以來,義大利便一直處於缺水狀態,最少需要50天的降雨,才能讓旱災危機解除。(工商時報報導)
風災災損料逾2400億 紐西蘭宣布緊急救災計畫
紐西蘭當局20日警告,奪走至少11條人命的熱帶氣旋嘉布瑞爾最終災損可能突破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30億元),政府宣布緊急提撥經費,以利災後重建。緊急救災計畫除將提供2億5000萬元紐幣(約新台幣47億4855萬元),用於修復災區幹道,另外也會為企業和初級生產商預留5000萬紐幣(約新台幣9億4971萬元)的應急基金。預計未來政府將提供更多救濟和重建資金。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還宣布,上週開始的國家緊急狀態將延長七天,以協助重建與救援工作。這是該國歷史上第三次宣告緊急狀態。(中央社報導)
地球暖化所致 全球咖啡種植砍半
據《euronews》報導,咖啡樹每年只收成一次,但是氣候變遷已讓全球市值4580億歐元的咖啡市場出現波動,研究人員指出,全球暖化將會造成適合咖啡種植的地區減少50%,不只會對墨西哥、薩爾瓦多與馬達加斯加等國家的經濟帶來衝擊,也會影響咖啡農民的生計,其中有七成的人都是經營小型企業。(台灣醒報報導)
研究指樹種單一影響成效 拖慢森林恢復進展
香港大學和專家最新研究發現,植樹時樹種若過於單一,森林恢復進展會受阻礙。該研究以香港首個自然保護區大埔滘為例,研究人員透過1956年和1963年航空照片中的植被類型,並結合大埔滘20公頃森林監測樣地資料作分析。結果發現,1963年時種植馬尾松的區域,幾十年後物種數量、個體大小仍然比其他自然恢復的區域低;一些原本沿溪流分布,在成熟林常見的樹種,在幾十年後亦無預期般擴散至整個森林範圍。如種植樹種單一,森林亦難以重建相應的生態系統功能,令昆蟲、鳥類和各種動物難以棲息。(東網報導)
全球前20氣候變遷脆弱區 中國16省市上榜
《路透社》報導,根據氣候數據供應業者XDI昨(20)公佈的一項數據,在全球20個對氣候變遷最脆弱的地區中有16個在中國、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中心,正面臨著水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的風險。該報告以本世紀結束前溫度升高3℃為基礎。評估全球超過2600個地區,使用氣候模型和天氣與環境數據,評估到2050年的溫度上升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
XDI執行長漢登(Rohan Hamden)表示,全球製造向亞洲轉移,推動了在中國各地原已脆弱地區的基礎建設投資大幅增加,使其更易於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他也指出,基礎設施投資往往集中在傳統上非常高風險的地區─河川三角洲、沿海地區、以及相對平坦的地區。(央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