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
新北拚減塑! 5月1日起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繼台北市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新北市也將在5月1日生效,預估禁令上路後,可年減3億6800多萬杯塑膠杯,堆起來相當10萬座台北101。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新北去(2022)年已找來業者開會,根據業者盤點庫存與備貨情形綜合評估,並送環保署審議後,禁令確定將在5月1日上路。市府估計,新北市目前約2704間店家會使用一次性塑膠杯,若禁令生效後,推估一年約可減少3億6800多萬杯塑膠杯使用。(工商時報報導)
為2050淨零 台電碳封存試驗場環評初審過關
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將碳封存納12項關鍵戰略行動之一。台中電廠碳封存試驗場2日在環保署環評初審過關;台電表示,以實際灌注二氧化碳的試驗場,此計畫應該是全台首例。為了安全封存二氧化碳,在地質方面需要以具有孔隙的砂岩層為主,但外層需要有較縝密的頁岩層包覆,不讓灌注的二氧化碳外洩;而二氧化碳灌注後與地下的鹽水層逐漸結合,未來將礦化為碳酸鹽層。(中央社報導)
基隆捷運釐清與汐東線權責 第一階段環評過初審
環保署2日審查基隆捷運第一階段環評案,在釐清與汐東線共站相關權責、八堵站未來轉乘規畫後,環委建議於八堵站及南陽大橋路段設置圖網及動物通道,也要求開發單位評估在八堵站轉乘的停車需求,增加小汽車停車及轉乘空間的可行性;另外加強營運期間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補充共站、共軌施工期間對汐東線影響評估,此案建議補正後通過。(中央社報導)
創新合成天然藥物分子 中山大學研究永續綠色科技
氧雜螺內酯(oxaspirolactone)常見於自然界生物中,能抑制人體免疫反應、抗發炎,已被應用在藥物分子中,但現行的合成方法既耗時且成本高,中山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玉山青年學者廖軒宏利用無溶劑矽膠吸附法以及高雄充足的日照與空氣,成功合成製造出更環保、安全且成本更低的氧雜螺內酯。研究團隊未來希望透過不殺生的方式,以人工合成製備,進而用於藥物活性成分、藥物開發等領域,實踐綠色化學,推進製藥創新,造福更多人類。(自由時報報導)
光電廠基地回填廢土未清遭陳抗 養殖戶:擔心污染養殖鰻魚
雲林縣口湖鄉一光電廠二年前施工時,未依規定申請填土,違反區域計畫法,遭罰款並要求復原土地使用;2日縣府前往現勘廢土清運情形,養殖戶認為光電廠房基地的廢土未清,擔心污染水源,前往陳情抗議;廠商表示,檢調鑽地取樣,土壤及水都沒有問題;縣府表示,會請建管單位進一步調查處理。
雲林縣新港南養殖漁業生產區主委曾鴻胤則表示,光電廠填不知明的廢棄物,如造成漁塭污染,所養鰻魚被日本驗出不合格,馬上會被退貨。目前廢土流向不明,質疑官商勾結,光電業者以合法掩護非法,要求立即停工開挖勘驗。(自由時報報導)
日本單季撲殺雞隻已逾1500萬隻 創史上新高
《共同社》2日報導,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統計,本季日本境內所有農場因禽流感疫情已撲殺及將撲殺的雞隻數量,合計約1502萬隻,創歷史新高紀錄。撲殺數量增加造成雞蛋批發價格高漲,及外食及餐飲業者不得不暫停供應使用雞蛋的商品,也打擊受物價飆漲之苦的家庭經濟。(中央社報導)
2022年全球能源相關CO2排放量創新高 能源總署指低於預期
儘管太陽能和電動車等更多清潔技術有助限制煤炭和石油使用增加的影響,國際能源總署(IEA)2日仍表示,2022年全球能源相關排放量上升0.9%,相當於3.21億公噸,總量達到創紀錄的368億公噸。而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說:「如果沒有清潔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長預計會暴增至將近三倍。」(中央社報導)
極端氣候致「冬季熱浪」來襲 印度2月高溫突破40℃
印度2月歷經極端氣候,過往印度境內溫度平均落在15~28℃,但今年比往年增加5~11℃,有的省份高溫一度突破40℃。印度氣象局預估,3月到5月期間,熱浪將再度襲擊印度,恐衝擊印度國內小麥生產產量,影響全球小麥供給市場。身為全球第二大小麥出口國,印度曾於2022年因熱浪被迫暫停小麥出口;一位孟買經銷商表示,由於氣溫升高,對收成小麥至關重要的3月份高溫肯定會造成產量下降。(自由時報報導)
氣候災難要究責 澳洲等國擬提案
據《衛報》報導,澳洲與太平洋島國萬那杜聯手將向聯合國提案,要求國際法院應釐清各國對於製造氣候變遷法律責任。澳洲政府認為,氣候變遷已是太平洋人民生計、安全與福祉最大的威脅。雖然該提案諮詢結果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澳洲多個環保團體仍表示支持。《澳洲廣播公司》報導也指出,萬那杜駐聯合國代表表示,包括數個歐洲國家、太平洋島國和許多較小發展中國家等共105國,將一同要求聯合國大會正式尋求針對全球暖化各國的國際法律義務的意見。(台灣醒報報導)
計算非洲旱地樹木碳匯能力 有助制定環保策略
根據2日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對非洲旱地樹木的首次統計,使科學家得以計算它們的碳儲存量,有助於為該地區和其他地區制定出更好的保護策略。即使它們各自儲存的碳量不多,但旱地樹木捕捉碳的時間比同一地區的草和其他非木本植物長得多。研究執筆人表示,這個廣闊地區有將近100億棵樹木,而新數據可能證明其對減緩或防止沙漠化至關重要。(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