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溫危機「Z世代」受衝擊最大 國內學者籲加強調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球升溫危機「Z世代」受衝擊最大 國內學者籲加強調適

2023年03月2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昨(20日)發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總結(AR6 Synthesis Report),強調當前是最後一次控制全球暖化的機會。國內學者今(21日)分析該報告指出,199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面臨最大氣候衝擊,國內除了加嚴減排目標,也應著重公平調適政策。


1990年後出生的世代,將在氣候變遷最嚴重的情境下照顧長輩、自己與下一代。圖片來源:pixabay

升溫1.5℃將成常態 全球「炙熱化」腳步逼近

IPCC昨日發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AR6)的總結報告,指出地球可能在未來10年內跨過暖化臨界值,呼籲工業化國家聯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並於2050年代初期完全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唯有如此,全球才有50%的機會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21日)邀請國內專家解析該報告,中央研究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1.5℃的地球將成為「新常態」。眼前已不只是暖化危機,而是「全球炙熱化」的時代,推估1990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不僅要在炙熱化的情境下照顧自己及下一代,還要照顧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大量年長者。

許晃雄指出,政府必須立即大幅降低溫室排放減少衝擊,爭取更多調適機會,才能避免住進氣候「加護病房」,讓人類得以在升溫1.5℃的「一般病房」中休生養息。


許晃雄指出,990年中後期出生的「Z世代」,將是人類面臨全球最嚴重暖化的世代。圖片來源:截取自線上記者會

揮別不當調適政策 學者:決策應納入地方社群意見

眼下氣候調適與韌性顯得更為重要。許晃雄認為本次報告有三個重點:急迫、希望、挑戰,面對氣候災害風險,可能也是新的機會。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則提醒,氣候危害的特徵早已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複雜、連鎖的複合事件。氣候風險並非平均分布於每個人,脆弱地區或族群往往要承擔更大的氣候風險。這次聯合國報告就明確指出,高脆弱地區的人因水災、乾旱、風暴等極端氣候而死亡的機率,高出氣候韌性地區15倍之多。

石婉瑜指出,目前國內調適行動方案多偏重技術,應提升氣候正義、環境正義等討論篇幅,聽取地方社群意見、共同決策,提升我國氣候韌性。並避免只看短期成效、頭痛醫頭的「不當調適」政策,反而讓更多族群暴露於長期危害。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AR6的總結報告。圖片來源:截取自線上記者會

報告要求已開發國家「2040淨零排放」 台灣落後國際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報告要求已開發國家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朝「2040淨零」邁進,同時也呼籲全球20大工業國(G20)加嚴中期目標至2030年減碳43%、2040年減69%。以此標準對照台灣2030年減量目標24%,仍有很大落差。

趙家緯指出,本次報告花更多篇幅討論「立即可行的減緩方案」,如工業燃料轉換、節能新建築或推動再生能源等方案,可以讓碳排減少一半以上,國內應加速落實,避免仰賴碳封存等未知的新技術。

趙家緯建議,國內需求面(如節能)的政策力道不足,尤其是工業部門,雖然企業等大型排放源多已承諾淨零,但沒有整合性政策督促其2030年短程減碳目標,台灣若要回應國際減碳要求,還應提出強而有力的政策工具。


趙家緯指出,各國應提出更積極的中程目減排標。圖片來源:截取自線上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