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常見的大水蟻大軍 白蟻飛進家中該怎麼處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梅雨季常見的大水蟻大軍 白蟻飛進家中該怎麼處理?

2023年05月22日
轉載自關鍵評論網;文:詹湘淇

東森新聞報導,近期台鐵自強號434次列車行經花蓮志學站時,車廂內冒出大量白蟻亂飛,使乘客感到驚慌。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特聘教授李後鋒指出,這其實是俗稱「大水蟻」的台灣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只是受車內光源吸引才會進入車廂,但牠們對人體、環境均無害,民眾目擊時不必擔心。

台灣土白蟻是台灣最優勢的白蟻物種,也是台灣唯一的「養菌白蟻」,相對於台灣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格斯特家白蟻(Coptotermes gestroi)這類以木材為主食的白蟻,台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真菌互利共生,是有利生態循環的益蟲。

台灣土白蟻又稱黑翅土白蟻。圖片來源:澎湖小雲雀/Flickr(CC BY-NC-SA 2.0)

台灣土白蟻又稱黑翅土白蟻。圖片來源:澎湖小雲雀/Flickr(CC BY-NC-SA 2.0)

台灣土白蟻有什麼特性?

台灣土白蟻是具社會性的昆蟲,蟻巢內有蟻王、蟻后、工蟻、兵蟻、若蟲、有翅生殖蟻等階級各司其職。在蟻巢中佔95%的工蟻會在野外構築泥道,透過泥道蒐集樹皮、樹枝、苔蘚、泥土、落葉等有機質作為養菌材料,並在地表或地下土壤中建造「菌圃」種植雞肉絲菇菌,取食孢子球獲取營養。

民眾平時看到的台灣土白蟻通常是正在分飛的有翅生殖蟻,而所謂分飛,指的是有翅生殖蟻飛離母巢尋找配偶的行為。有翅生殖蟻是下一代蟻王或蟻后的候選者,在蟻巢中僅佔少數,牠們通常在4至6月的潮濕傍晚離巢分飛,找到合適築巢地點時就會落地脫翅,開始築巢繁殖。

如何辨別台灣土白蟻和有害的台灣家白蟻?

台灣土白蟻和台灣家白蟻都有「大水蟻」之稱,台灣土白蟻在養菌過程中會分解有機質,促進生態循環,但台灣家白蟻卻是會危害木材、木製家具或建築的經濟害蟲。在外觀上,兩者的有翅生殖蟻翅膀顏色和體型均有明顯差異,台灣土白蟻的翅膀為黑褐色,含翅身長超過2公分,台灣家白蟻的翅膀則是呈半透明狀,含翅身長介於1.3至1.5公分之間。

由於白蟻具有趨光性,有翅生殖蟻經常受白色燈源吸引而飛入室內。台灣土白蟻進入室內後,會因為無法築巢而死亡,民眾可以驅逐或不予理會,但台灣家白蟻卻有可能在室內潮濕木材中築巢,蛀食木製家具或門框,此時建議聯繫專業除蟲公司處理。而若要防止白蟻進入住家,李後鋒建議民眾可以直接關燈,或將燈源改成黃光或其他長波長的光。

若無法判斷家中白蟻是哪種類型,也可以先拍下白蟻照片,上傳至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都市昆蟲學研究室所創立的臉書社團「白蟻(大水蟻)交流社團」發問,或透過「白蟻物種鑑定服務」將白蟻樣本寄至該研究室,供專家進行鑑定。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關鍵評論網》,原文標題〈【圖表】梅雨季將至,四處分飛的白蟻都有害嗎?若白蟻飛進室內該如何處理?〉。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