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挺四接人士召開記者會宣稱:一、阻擋協和將致北北基宜限電風險。二、基隆空污無法改善;中火無煤時程延宕。三、杯葛3.0版東移方案恐導致退回2.0版。四、多個接收站,可分散風險。五、基隆港結合四接,可成為LNG乾淨燃料船停靠港。六、阻擋協和將致核二找到延役理由。惟查:
一、北東電網尖峰50萬瓩缺口,應以再生能源而非化石能源補充
台灣國土面積不大,能源供應本是各區相互支援。大潭電廠擴建時,政府稱為供應「北北基桃」近1000萬人用電需求[1];欲開發四接時,又將「北部電網」再細為「北東、北西」。過去台電自承扣除北西420萬瓩支援後,北東「尖峰」缺口僅50萬瓩[2]。海大李昭興教授曾分析協和附近有50萬瓩地熱潛能[3];高雄興達1號機規劃轉型50萬瓩生質能[4],缺口應先以再生能源而非化石能源補。況台電自己宣導:面對每年只占2%時間的尖峰用電,推動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是世界趨勢,比部段增加發電機組更經濟、更友善環境。何不在協和爭議中落實?
二、協和轉地熱不影響中火除役,且基隆空氣更好
依新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裝置容量130萬瓩的協和新1號燃氣機組,預計2027年12月始上線;而興達、麥寮、台中共500萬瓩燃煤機組,則於2023至2026年間即協和新機組上線前一至四年陸續除役;同期新增通霄、大潭、興達、森霸、台中、中佳、大林及未載名稱之新增燃氣電源共1280.22萬瓩燃氣機組,遠超過同期煤、油及核電除役量。中南部的「減煤」,本來就不是規劃用協和補,挺四接人士不該以誤導資訊挑唆南北對立。況協和若能轉型地熱電廠,對基隆空氣更好,為何要強逼基隆人接受空污年排放量1221公噸的燃氣火力電廠?
三、基隆市政府已廢止2.0版方案同意函,要求協和轉再生不會導致回到舊案
四、四接屬「孤島型接收站」風險分散能力低
台電宣稱協和電廠無法透過管線自其他接收站接氣。四接開發後,既無法以管線供氣給其他需氣設施,亦無法取得備援,此種「孤島型接收站」,風險分散能力低,不如轉地熱電廠,提高自有能源占比。
五、LNG動力船可自LNG加氣船取得燃料,不需犧牲基隆港建四接
四接衝擊基隆港安全,已引發航港界強烈反對[5]。國際上有研究指出:LNG船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重油更糟糕[6]。挺四接人士大力吹捧LNG船,是否忽視潛在環境風險?況LNG動力船的燃料供應,可以LNG加氣船補給,不需犧牲基隆港安全,於港嘴填海造地設置大型儲氣槽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如同不必為了喝牛奶,養牛踩壞客廳。
六、核二除役缺口並未規劃以協和補,協和轉再生更有利能源轉型
今(2023)年3月,98.5萬瓩的核二2號機除役時,台電稱可以112萬瓩的大潭8號機及18萬瓩的通霄小型機組補足,並未規劃以2027年底才上線的協和新1號機填補。況反四接團體亦從未主張核二延役,而係倡議以「節能+地熱等再生能源」取代協和除役缺口。跳過高污染、高碳排的「橋接能源」燃氣火力發電,直接邁向節能及再生能源,顯更有利能源轉型。
「挺四接」或「反四接」均屬個人言論自由,然部分挺四接人士動輒以「自私、毒瘤,甚至殺人兇手」等言語攻訐反四接人士,或明知反四接人士的能源主張,仍要抹黑反四接就是「擁核、擁煤」,實不可取。而多個中南部環團以「基隆是難兄難弟!」聲援反四接[7],則令人感念。若「空氣污染」是全民要共同面對的惡霸,與其幫惡霸怒斥抵抗者:你不肯挨打,就會害我多被打!不如齊心抵抗惡霸,要求其改變行為。與其痛罵反四接人士,不如全民攜手節能,共同省下一座協和電廠[8]。
註釋
[1] 工商時報(2021.12.17),〈大潭電廠新建6迴路 穩定北部供電〉報導
[2] 工商時報(2022.07.07),〈協和電廠東移方案填海減2成 不蓋恐釀北東大停電〉報導
[3] 工商時報(2022.01.10),〈基隆地方拒四接 學者提新方案「地熱發電廠」〉報導
[4] 自由時報(2022.10.06),〈台首部大型生質能機組 拚2026年啟用〉報導
[5] 航貿週刊(2023.02.08),〈四接東移恐衝擊市港 7港區業者赴基市府遞意見書〉報導
[6] The Loadstar(2022.04.05),LNG ships likely worse for the environment than HFO, says latest research
[7] 風傳媒(2023.07.05),〈「基隆是難兄難弟!」中部環團反四接提5訴求:政府過度依賴燃氣還輕蔑地方自救〉報導
[8] 蔡雅瀅,盼北北基宜聯手,省下一座協和電廠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