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保育有重大發現!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9日)表示,嘉南地區野生哺乳類潛在移動廊道調查,日前在曾文溪下游以紅外線自動相機拍攝到石虎,是繼2006年在台南白河鹿寮水庫發現後,睽違17年再度於台南現蹤。石虎目前僅在苗栗、台中與南投有穩定族群,近年在新竹、彰化與嘉義有零星發現紀錄,此次在更南端的曾文溪下游發現石虎,別具意義。
石虎現蹤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
林業保育署(前身為林務局)今(9)日以新聞稿表示,日前於嘉南地區進行淺山平原野生哺乳類潛在移動廊道調查時,以紅外線自動相機在曾文溪下游拍攝到石虎。林業保育署表示,石虎目前僅在苗栗、台中與南投有穩定族群,近年在新竹、彰化與嘉義有零星發現紀錄,此次在更南端的曾文溪下游發現石虎,別具意義。
林業保育署保育管理組組長羅尤娟說,這次在台南發現石虎,希望能透過串連棲地的國土生態綠網,讓石虎不會零星孤立在台南,也能與原有石虎族群有連結,擴大族群活動範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表示,石虎活動能力強,年輕雄性個體可能會獨立探索環境,過去也有紀錄石虎出現在不曾出現過的地點,不過,上次石虎在台南現蹤已是17年前,這次發現是重要的一筆紀錄。
根據林業保育署台灣中大型哺乳動物長期監測網資料,目前只在苗栗、南投及台中三縣巿有拍到石虎紀錄,其中南投顯示族群穩定且族群密度有增加趨勢,但整體相對豐度仍尚未回穩。
林業保育署表示,石虎棲息於淺山、丘陵農林交錯區域的典型里山動物,因棲地與人類生活範圍高度重疊,雖曾廣泛分布在西部地區,但存續面臨諸多人為因素衝擊,如土地開發造成棲地滅失、不適當的農藥及滅鼠藥、路殺、遊蕩犬貓等。
國土生態綠網串聯物種棲地 45條保育軸帶拓展活動範圍
為了因應淺山平原開發衍生的生物棲地喪失與破碎化問題,林業保育署自2018年推動跨部會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整合跨部會資源專業分工,串聯各類型生態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熱點,藉由建置空間藍圖制訂保育對策,改善淺山平原的棲地復育。
考量棲地復育與串連優先性,國土生態綠網已在全台指認45條區域保育軸帶,林業保育署指出,此次拍攝到石虎的台南曾文溪下游,即位於「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
林業保育署表示,除了石虎外,曾文溪高灘地的自動相機也拍攝到食蟹獴、白鼻心、台灣野兔、環頸雉、竹雞等物種;瀕臨絕種保育類的草鴞,也是以曾文溪高灘地的草生地作為主要繁殖、棲息區域,證實河川高灘地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活動廊道,國土生態綠網保育軸帶的建置確實有助於野生動物拓展活動範圍。
林業保育署說明,將持續提供完整生態資訊與空間策略,保育軸帶相關圖資已放置於林林業保育署自然保育網及內政部TGOS地理資訊圖資雲服務平台,供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