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生態大踏查:不只茶葉與纜車 還把野生動物找回來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貓空生態大踏查:不只茶葉與纜車 還把野生動物找回來

2023年08月17日
文:吳姿宜(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李承恩(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李培芬(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編按:坐落在台北市南端文山區的「貓空」,因壺穴景觀得其名。2007年貓纜啟用,串聯貓空、動物園貓熊形成「三貓地區」。溫暖多濕的特性,不僅讓貓空以茶著名,豐富多樣的地景更是許多台灣特有種的家。
2022年,台灣大學生態研究團隊進行「三貓生態大踏查計畫」,訪談在地居民並細部調查三貓地區生態資料。研究團隊觀察到,農業轉型下,三貓地區的生態友善農地增加,休耕地逐漸演替為穩定的次生林,地景越來越多樣,也提升野生動物的生存機會。

貓空範圍空照圖。圖片來源:李承恩提供

貓空位於台北市最南端的文山區,與新北市新店區相鄰,範圍以指南里和老泉里為主,地處台北盆地南緣,海拔約300公尺,昔日為台北市最大產茶區之一。此地名的由來,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來自於當地特殊的「壺穴」河床景觀。

壺穴地形的形成是由於地質硬度不均,受河水沖刷後造成表面坑坑洞洞的,這些坑洞就像凹凸不平的臉孔,在閩南語中稱之「貓面」,而「洞」的閩南語發音也和「空」相同,當地人便稱之為「ㄋㄧㄠ ㄎㄤ」(niau-khang)。日治時期,「貓空」之名被記載流傳下來。

壺穴地景。圖片來源:李承恩攝

假日走訪三貓地區 乘貓纜再配一杯木柵鐵觀音

貓空的茶葉與纜車最廣為人知,貓空地區的氣候溫暖多濕,加上土壤條件適合茶樹生長。1895年,貓空地區一位張迺妙茶師遠赴中國安溪取回鐵觀音茶種,種植於木柵茶區,而有了木柵鐵觀音茶的名號。同時期,南港地區的茶農也引入包種茶製法,帶動木柵一帶流行種植包種茶,於是鐵觀音茶及包種茶便成為當地的特色茶種。

位於貓空地區的「台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主要結合農業、生活、文化與休閒,提供市民一個知性的休閒活動場所,並引導民眾深入瞭解當地茶產業。週末則有志工於現場提供免費導覽解說服務,是個遊客休憩、品茶以及增加茶葉知識的好去處。

茶研發推廣中心。圖片來源:吳姿宜攝

另一項著名的景點——貓空纜車(以下簡稱貓纜)於2007年啟用,是全台灣最長並兼具大眾運輸性質的纜車,全長達4.03公里,貓纜的興建改善了貓空地區聯外交通的需求,加上與周圍多條登山步道結合,包含了指南宮步道、岐山古道、壺穴步道、樟樹步道以及台北大縱走第七段等,使貓空一到假日便有許多人到此健行。

貓纜串聯了貓空、台北市立動物園兩地,台北市政府整合「貓纜」、「貓空地區」以及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的觀光量能推出「三貓計畫」,2021年的「三貓計畫2.0」進一步整合三貓地區產官學資源,並藉著「111年三貓生態大踏查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瞭解該地區農業環境下的生態特性,以及在友善耕作的環境下,有哪些常見的野生動物,並納入生態人文保育觀點等面向,使地方充滿活力與生機,以期吸引國內外遊客造訪,促進貓空地區的發展。

貓空纜車除了作為貓空地區的聯外交通之外,更結合多條登山步道,帶動地方觀光,成為民眾假日的去處。圖片來源:周時平攝

「貓空生態大踏查」 補足哺乳類調查缺口

貓空地區有著多條登山步道以及多樣的地景環境,包括樹林、茶園、竹林、耕地、池塘、溪流等,鑲嵌出豐富的棲息環境,成為許多台灣特有種的家。在北市府的支持下,台灣大學生態調查團隊執行「台北市生物多樣性指標調查計畫」,於台北市選取35~40個固定調查樣區,貓空地區被劃為300公尺以下的樣區之一。

調查團隊以此為基礎資料,2022年藉著由台北市立動物園委任執行的「111年三貓生態大踏查計畫」,針對貓空地區與動物園內濕地生態池一帶進行更細部的調查,期望透過在地團體與居民的參與、商家的協助,豐富民眾於三貓地區的踏查體驗,達成三貓地區「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的永續目標。

歷經一年的調查,與台北市生物多樣性指標調查計畫相比,額外記錄了鳥類3種、蝴蝶12種、兩棲類1種(動物園內野放復育的台北赤蛙族群)、爬蟲類9種,以及先前未執行過的哺乳類調查14種。除了透過實地的生態調查,也藉由與在地居民的訪談,補足對當地生態的基礎認知,像是白鼻心、台灣獼猴時常出沒於農地與果園,且會攀爬採摘果樹上的水果。

在地農民也表示,近年來許多農地休耕或改採用友善耕作的方式,減少農藥與化學肥料的使用,野生動物族群也明顯復甦,像是在農地內就開始出現穿山甲的掘痕,另外,調查團隊也藉由自動照相機記錄到行蹤隱密的麝香貓與藍腹鷳等。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攝到白鼻心出沒的畫面。圖片來源:周時平提供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到麝香貓夜間活動的畫面。圖片來源:周時平提供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拍到食蟹獴夜間活動的畫面。圖片來源:周時平提供

過去貓空地區因環境開發、農業開墾、農藥使用等,對原有生態環境難免造成影響。但近年生態保育意識抬頭,許多農民與消費者漸漸接受有機生產與生態友善耕作的概念,逐漸提高有機或生態友善農業的比例。現今在地居民綜觀的認為,野生動物比以前容易看到,也不認為野生動物有造成農業上巨大經濟損失。

分析踏查成果:地景日漸多樣化 指認21項指標物種助長期監測

根據調查結果及棲地分析,調查團隊依保育類、特有性、稀有度、優勢物種、老樹、類別代表性、棲地專一度、與產業的連結性等遴選條件,選出貓空地區在生態及產業上,具特色、易觀察以及需要關注的21種指標物種。除了可供民眾瞭解貓空地區生態與在地產業、地景類型間的關聯性,更可作為未來貓空地區長期監測的指標物種。

所選的指標物種依各類排列如下:哺乳類的麝香貓、白鼻心、鼬獾、食蟹獴、山羌、台灣獼猴、穿山甲;鳥類的台灣藍鵲、藍腹鷳、台灣紫嘯鶇;兩棲類的台北樹蛙、貢德氏赤蛙;爬蟲類的黃口攀蜥、印度蜓蜥、赤尾青竹絲;魚類的台灣鬚鱲、明潭吻鰕虎,以及甲殼類的合浦絨螯蟹、粗糙沼蝦;昆蟲類的青帶鳳蝶、石牆蝶。

印度蜓蜥。圖片來源:李承恩攝

台北樹蛙。圖片來源:李承恩攝

貓空地區隨著農業轉型,生態友善的農地增加,休耕地也逐漸演替為穩定的次生林,生態環境越來越多樣化,讓原先棲地被限縮的野生動物,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生存。只要在溪流、山溝旁,森林與農耕地交界處,便可以輕易觀察到這些害羞可愛的動物們,特別是清晨與黃昏時,更是牠們特別活躍的時段,趕快來貓空地區探索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吧!

參考資料

  • 111年三貓生態大踏查計畫,2022。李培芬、李承恩。台北市立動物園。
  • 111年台北市生物多樣性指標調查計畫,2022。李培芬、柯佳吟。台北市政府。
  • 茶推廣中心,2021。台北市文山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