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人為野生動物而走 上街呼籲浪浪有家不遊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4000人為野生動物而走 上街呼籲浪浪有家不遊蕩

2023年10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黃梅舒報導

29日下午,4000多名民眾參加「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當中有人打扮成「野生動物」例如石虎、黑熊、青蛙、老虎,現身台北立法院濟南路,繞行立法院一圈,高呼口號表達訴求。遊行隊伍中亦不乏一家大小,或帶着家犬前來。他們把野生動物的困境帶到城市和媒體鏡頭當中,為牠們發聲,也藉街頭行動教育下一代野保的重要。

有飼主有家犬共同參與「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攝影︰袁慧妍

走上街頭的野保教育

在濟南路的兩旁,主辦單位設置了關於野生動物的展覽區。媽媽依蓉帶着7歲兒子前來,兒子的面具、手環,和手上揮動的小旗幟,都跟石虎相關。依蓉說,母子倆為參加活動,前一晚連夜製作小道具,因家裡養了兩隻貓,所以兒子最喜歡的就是長得像貓的石虎。

依蓉向兒子解釋野生動物面對的困境。攝影︰袁慧妍

依蓉曾唸野生動物保育,畢業後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工作九年,後來改做環境教育工作。「環境教育,就是帶孩子們到現場,讓他知道,野生動物發生了什麼狀況。」她雖期待兒子可多接觸山林,但因兒子患異位性皮膚炎,沒法常待在大自然裡,「是現實跟理想的拉扯」,所以這場城市裡的街頭活動,反而是他把握機會讓小孩透過展覽的照片和文字,了解野生動物的困境。

在展覽的另一角,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環境教育課課長詹欣穎,帶着五年前從收容所領養、現年九歲的黑狗花花來參加活動。她覺得不管是野保還是動保,都有共同理念——希望動物過得好、貓狗有個家,「牠們不流浪,野生動物就不會遇到這些危險」。

「也是走今天相同的路」

82歲的生態專家林曜松教授,或許是活動中年紀最大的參加者。他在台上發言時提到,80年代後期,他們一群生態及法律學者起草野保法草案並送到行政院審查,雖然很快通過,但去到立法院卻擱置了三年,保育團體受不了,組織100多人的遊行,「也是走今天相同的路」,結果在民意壓力下,立法院一個半月後就三讀通過法案。

生態界大前輩到場支持,右一至右三分別為:楊平世、呂光洋、林曜松。圖片來源: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主辦單位

生態界大前輩到場支持,右一至右三分別為:楊平世、呂光洋、林曜松。圖片來源: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主辦單位

他勉勵民眾,如覺得政府有什麼要做,就去辦活動、寫文章,而他尤其敬佩今次的主辦單位——來自台大、清大、台師大、嘉義大學的學生,「我(當年)參加活動是47歲,你們這一代真是了不起的一代」。他鼓勵學生,野保議題不要留待下一代才解決,「你定個目標,五年之內要達到什麼,達不到,你遊行更多一點!」


民眾把家裡的「動物」都帶上街頭參加遊行。攝影︰袁慧妍

2023野生動物大遊行起步。攝影︰黃梅舒

野生動物遭浪浪攻擊為十年前的三倍

除野保團體及支持者,也有三個動保團體參與活動。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執行長姜怡如稱,現時全台遊蕩犬有約16萬隻,沒辦法全送進收容所,認為源頭管理是關鍵,飼主也有照顧貓犬的責任,也要打擊非法繁殖場。她亦稱,農業部早前曾諮詢動保和野保團體關於試辦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專案計畫(下稱試辦計畫),「但只有一、兩次,that's it(僅此而已)」,後續的執行和資訊均不透明。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和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在台上接過主辦單位陳情書。「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總召李宗宸表示,據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統計顯示,野生動物遭遊蕩貓犬攻擊件數為十年前的三倍,石虎、穿山甲均暴露在威脅中。對於農業部動保司與林業署共推的試辦計畫,他建議全國訂定生態保護區及野生動物熱區,並應全面禁餵食,避免遊蕩犬貓數量持續增加。

農業部29日傍晚發新聞稿指遊蕩犬人犬衝突風險,全國至2023年9月底,已於2835處村里執行,家訪8.88萬戶,清查無主犬隻3.57萬隻,完成捕捉絕育91.2%。另針對野生動物受遊蕩犬侵擾問題,已劃設特定生態熱區,推動試辦計畫,跨域與民政系統村里長合作,辦理逐戶家訪、家犬寵物登記、絕育與落實不放養;遊蕩犬隻捕捉、絕育、安置推廣認養,同步設置適當的安置場域,不會將犬隻送往私人狗場或密度已過高的現有公立動物收容處所,希望結合區域內原有餵養者協助誘捕無主犬予以安置後停止餵食,外部犬隻在沒有食源下進入區域的機率會大幅減少,降低區域內犬隻數。

更多1029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照片:

20231029野生動物大遊行精選

作者

黃梅舒

While pursuing wanderlust, pick up some stories on the road.

袁慧妍

喜歡上山下海。從山山水水裡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