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什麼都有
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市東南方,有一座特殊的保護區,放眼望去,大大小小、型態多變的化石沙丘(Fossil Dunes)散落分佈於滾滾黃沙中,一波一波,如沙漠裡的驚滔駭浪,有的張牙舞爪如鬼魅,有的矮小沉穩如獸,交織成魔幻的景色。
阿爾瓦特巴化石沙丘保護區(Al Wathba Fossil Dunes Reserve)有著阿布達比最密集的化石沙丘群,數量多達1700個。這些「巨石」如何在沙漠中形成?據《CNN》報導,在這絕美的景觀背後,也埋藏著一段古氣候歷史。
冰山只露一角
「你知道,如果我們現在大手一揮,帶走所有這些沙子,你會發現覆蓋在下方的,就是現在所見的化石沙丘。這些(沙丘)只是冰山一角。」這麼一說,我們馬上小心翼翼於每一個腳步。
阿聯能源與基礎建設部地質礦產部門礦業資產科長,哈立德·阿卜杜勒卡里姆·穆罕默德(Khaled Abdelkarim Mohamed)帶領我們近距離觀察不同顏色的沉積物。白色的部分是來自海洋的碳酸鹽,灰色的是石英。地球寒冷(冰期)與溫暖(間冰期)氣候循環交替,化石沙丘也形成不同顏色的岩石分層。這些層層堆疊的構造,記錄下當時的氣候情況;從侵蝕的方向也可以推斷出當時的風向。
阿聯境內也有很多「鹽丘」(Salt Domes),但哈立德說,鹽丘與沙丘的差異在於,鹽丘是地質構造運動所形成,沙丘才是氣候變遷留下的痕跡。
12萬年前的古氣候痕跡
保護區內最古老的化石沙丘,大約經歷了四到五個冰期循環,推算形成於12萬年以前,最新的一層紀錄大約是1~2萬年前。
當時地球處於寒冷的冰期,海平面下降,導致阿拉伯灣海床裸露。季風捲起了海床上的碳酸鹽類,一路吹送至今日的阿布達比等內陸地區,與原有的沙土混合堆積。隨著冰期結束,氣候回暖,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與沙子中的碳酸鈣反應膠結,形成了岩石。這些岩石經過風化作用,逐漸形成化石沙丘的不規則樣態。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與海相距30公里遠的阿布達比,卻有著來自海洋的沈積物。這些碳酸鹽顆粒,其實都是數萬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有孔蟲」生物所形成,因此才被稱為化石沙丘。
有人說今日的暖化不過是地球氣候正在進入間冰期(interglacial),間冰期的氣候較冰期溫暖,但哈立德對此說法不以為然,他解釋,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正處在冰期之中的一段炎熱期,如兩極的冰川、未被淹沒的陸地等跡象都顯示我們正在冰期之中。
女王頭與化石沙丘的激盪
經過阿布達比環境署規劃,保護區在嚴格控管之下於2022年對外開放,並設置了步道與燈光,一年內就吸引了3萬多人前來參觀。
哈立德說,以前民眾不知道化石沙丘的重要性,時不時有人在沙丘上攀爬、塗鴉,化石沙丘受到嚴重破壞。當局目前正在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名登錄世界地質公園。
我們翻出野柳女王頭的照片告訴哈立德,台灣也有特殊的蕈狀岩地質景觀,因外型酷似女子的頭臉而得名。哈立德與同行的環境署官員立刻展開熱烈討論,興奮談著這似乎是個吸引遊客的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