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減薪、解雇、調職、裁員,全部勞資爭議都可能發生,在這波的淨零轉型中一次一起來,只是不知道哪一個爭議先來、不知道哪些產業先遇到哪一類爭議。」專門研究勞動法規的陽明交通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邱羽凡直言,當政府一再高喊「找對資源,讓淨零成為妳/你的競爭力」時,那個「妳/你」顯然是企業而非勞工。雖然人人約略知道轉型可能衝擊就業權益,但在資訊不夠公開、政策未明前,勞工只能在五里霧中猜測,但這幾乎等於勞工得自尋生路。
邱羽凡提醒勞工,無論相不相信氣候變遷帶來的社會影響,也應將淨零轉型趨勢視為一個影響勞工就業的重大因素,而勞工是否能在這次的淨零轉型時做好「公正轉型」,邱羽凡認為工會發揮力量,及早因應並發動集體協商將是關鍵。
淨零轉型衝擊部分既有工作,因此「不遺落任何人」思維已進入國際上各個國家的淨零轉型計畫中,我國「12項關鍵戰略」內也包含了公正轉型。11月8、9日國發會舉辦「勞工觀點下的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研習營」,邀集工會幹部與環團人士共同正視公正轉型。
到底誰會受影響? 高耗能、中小企業風險高
邱羽凡指出,淨零政策將引起產業縮減或產業轉型的連鎖效應,企業為平衡轉型所增加的成本,如增購減碳或碳盤查設備、進行碳盤查或相關認證等,在人事政策上於初期可能透過變更勞工勞動條件,例如減班休息(無薪假)、減薪等僱用調整措施為因應,若企業遭大量減單或轉型未果致不得不走向關廠歇業時,即無可避免出現特定產業大量解僱與失業的社會問題。因此所有勞資爭議皆有可能在轉型過程中發生,尤其國內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是最有可能面臨此困境的。
「到底誰會受影響?」是在場工會人士最想知道卻也暫無解答的,雖然受邀者多來自國營企業或工會運作穩健的私人企業,自忖即便面臨轉型調職也不至於失業,但仍好奇到底可能受到衝擊的勞工為何族群?
石化、鋼鐵等高耗能產業,顯然將遭抑制、縮減甚至淘汰退場等轉型的頭號對象。以高達99.2%為中小企業的扣件產業為例,在面臨來自上游廠商與國際規範的雙重壓力下而需採取減碳措施以進行轉型,雖然經濟部已展開輔導計畫,但邱羽凡指出,在支出碳盤查費用、引進減碳技術下而提高產業成本時,仍難以排除扣件業很快就可能面臨大量關廠與大量解僱等連鎖效應的危機,但到底波及的程度會有多廣,在政府未能提供相關資訊與評估報告下,目前無人能給予答案。
2019西班牙煤礦廠除役 工會、政府、企業、NGO共同參與協商
雖然勞工在勞資關係中多先選擇相信自己的雇主,但是,「你覺得你瞭解你的雇主嗎?你的企業將如何因應淨零轉型?」邱羽凡反問,他認為答案可能藏在與企業的協商中。因個別勞工也無從取得企業衝擊程度的相關資訊,因此,工會更應走在前面,凝聚個別勞工的力量來平衡勞資資訊不對等的困境,也許能在這波公正轉型中發揮更大的能量。
邱羽凡以2019年西班牙煤礦廠除役經驗為例,運用了多方利害關係人途徑和社會對話途徑。當時西班牙政府發佈公正轉型策略(Just Transition Strategy),並以「公正轉型協議」(Just Transition Agreement )之方式,透過政府和公司、商業組織、工會、大學、教育中心、非政府環境協會和組織等其他受影響實體進行協商並簽訂協議。協議具體內容則有西班牙政府與煤礦工人和公司約定提供受影響的工人社會保障與再啟用措施,並且幫助共計336位礦場工人提早退休並領取退休金。
借公正轉型時機 健全工會、完善勞動法規
國際成功案例多為以工會對政府、對企業進行協商,但邱羽凡也直言,目前台灣工會組織率低,按現有法規,台灣的產職業工會發動團體協約的誠信協商資格受限,且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許多企業員工人數根本不足30人此一組織工會的門檻,又何來形成協商單位而與雇主進行淨零轉型的協商?
因此邱羽凡建議,藉著處理公正轉型的機會,也檢討相關法律,甚至制訂專法處理,從持續鼓勵勞工組織工會、推動雇主組織成雇主團體、建立更友善的產、職工會組織的制度——例如廢除職業工會組織區域限於單一行政區域的規範,讓產業工會暨職業工會進行跨企業團體協商的障礙減少,讓勞資雙方有對象展開協商、更有能力進行協商。
提早退休、給付資遣費並非直接協助勞工進入友善環境的產業就業,是否稱得上「綠色工作」?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定義,有助於環保或恢復環境品質的「綠色」,與結合「尊嚴勞動」,確保勞工在自由、平等、安全和有尊嚴的條件下從事具有生產收益的工作,而且勞工應該要有足夠的工資、權益保護與社會安全保障的就業,即是綠色工作。這也與公正轉型概念,目前將環境永續、尊嚴就業與消除貧窮三者列為核心不謀而合。
鋪設社會安全網 也接住非正規就業者
台灣勞工陣線研室部主任洪敬舒進一步提醒,工會必須為了保護會員而盡早做好準備,也應面對轉型過程一定仍有人會被遺落,例如也許工會已作足努力,但公司卻真的倒了,大家都失業等可能情境,並為此關注相關政策,例如《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如何更實質發揮效益?
洪敬舒更指出,公正轉型要觸及的不只是正規就業受雇者,尚有自營作業、無酬家屬與不穩定工作者,更有非勞動的脆弱者。他們面臨了糧食、能源、住房或交通成本上漲,卻更沒有工會提供保護。洪敬舒指出,這些對象更是在轉型時必須有社會安全網接住的。據ILO在2015年提出的《公正轉型指引》,政府和社會合作夥伴應「按照國際勞工標準,促進和建立充分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醫療保健、收入保障和社會服務」,包括以補貼、免除、核銷生活所需支出等福利促進技能發展、求職和安置,提供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所需的時間和資源。
「除了會員還有那麼多的兄弟姊妹,我們也要有想法。」洪敬舒呼籲工會作為公正轉型火車頭,盡力保護會員的同時,也應該顧及相關產業外部包商的勞工等對象。若能做好社會安全網提供支持,就不會一直往下墜。因此工會參與對話討論時,也應對此議題有些想法,才能真正的不遺落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