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管理局圈選鄰近龍潭科學園區一期的農地,規劃龍科三期擴建案,預計徵收將近160公頃土地,其中將近九成是私有地,受到居民強烈反彈。原本要進駐的台積電,在10月上旬表示,評估現階段條件,不再考慮進駐龍科三期,負責擴建案的竹科管理局表示,園區不是為單一廠商徵地,將調整範圍,加強溝通,徵收計畫繼續進行。
同住這片土地的,還有一群不會說話的生物。躲在埤塘裡的水蛇,浮在水面的特有種台灣萍蓬草,龍科三期將如何改變牠們的命運呢?
稻田綠浪、盎然菜園、百年公廳、鏡面埤塘、小學、住宅、工廠,在龍科三期預定地的範圍內,這些地景鑲嵌。如果土地被徵收,公廳將會不保,吳富彤堅持反徵收立場,他在11月剛成立龍潭地主聯盟,希望讓百年公廳維持原貌,而農地可以直接賣給台積電。
吳家公廳前有口吳家池,這是當年為了防災滅火需求挖的,也有灌溉、緊急用水、滯洪功能,這一帶埤塘有些具有上百年歷史。整個桃園,日治時期有將近九千口,目前只剩下兩千多口,在龍科三期的預定地,有五十口。徵收計畫進行中,土地面貌已經起了微妙變化。原本的埤塘,有的被填平,有的被放乾了水,共同點是種起了經濟作物。土地利益因為政策而抬高。
改變正在發生,原本住在埤塘的生物怎麼辦?
翠綠的浮葉之間,點綴著雅致的小黃花,特有種的台灣萍蓬草,是睡蓮科植物,別名水蓮花,在桃園與新竹的埤塘曾經很普遍,一首台語歌謠就描述水蓮花滿滿是的情景,但現在它們的野外數量極少。
這裡的水蓮花亟待保種,同樣生活在這一帶的動物也是。一些只住在桃園的原生魚,面臨嚴重的棲地消失危機,例如野生族群極少的齊氏石鮒與史尼氏小鲃。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由一群喜歡釣魚的同好組成,因為經常到處釣魚,對於野生原生魚面對的危機感同身受,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搶救。龍科三期預定地範圍內的埤塘,他們也留意著。有些埤塘正在陸化,水量逐漸減少。拿出釣竿,透過那條細細的線,他們想知道水裡還有哪些原生魚。
如果棲地有開發危機或已經有掠食性的外來魚種入侵,他們會把野外數量稀少的原生魚,帶到庇護站保種,楊梅有他們其中一個庇護站。這座池塘位在私有地上,外人無法隨意進入,他們還進行嚴格的棲地管理,杜絕外來種入侵。台灣的原生魚因為地理條件而有基因差異,保種因而更加重要。
除了原生魚 赤腹游蛇也是緊急搶救對象
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以實際行動為這些無法求救的魚,保住一些生機。於此同時,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與林業署新竹分署合作,搶救住在龍科三期預定地的保育蛇類,包括赤腹游蛇、莫菲氏水蛇和草花蛇。
其中赤腹游蛇因為野外數量很少,目前只剩台灣北部與桃園能找到。主管機關正研議將牠從二級提升為一級保育類動物。十多年前,埔心火車站後站廣場的開發,赤腹游蛇失去一個重要棲地。從學生時代就研究赤腹游蛇的宜蘭大學毛俊傑老師,二十多年來,看著牠們因為棲地消失或劣化而數量驟減,在北台灣其中一個長期監測的樣區,因為農藥與工程,族群量只剩十分之一。
野外情勢嚴峻,龍科三期預定地的赤腹游蛇,成為緊急搶救對象。辛苦收到的蛇會盡快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細心的保育員已經為牠們準備好安置空間。林業署借重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照養經驗,讓這些蛇能有安全的環境棲身,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林業署新竹分署長夏榮生說,野外動物最好的歸宿還是野外,未來希望找到合適棲地,能將牠們野放。
重重困難中,緩緩推進,與開發搶時間,也與季節搶時間,當氣溫轉涼,目標物種的活動性降低,就捕捉不到了。搶救同時,也進行環境基礎資料的收集,水質、底質、埤塘的植物組成,共域的生物,都需要記錄。未來送牠們回到野外,這些細節會是野放成功率的關鍵。保種只是開始,未來的挑戰還很多。
其實埤塘消失不只影響到野生動物,也影響人們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力。無論龍科三期如何發展,這片原本鑲嵌綠意與水塘的環境必然要改變,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與野地生物受到影響,努力減輕傷害,是這個過程中不能缺少的行動。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終極搶救~力挽龍科三期生態衝擊|埤塘裡的動植物要搬去哪?】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