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補貼兩年暴增2兆 能源轉型陷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化石燃料補貼兩年暴增2兆 能源轉型陷危機

2024年01月16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李昱德(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巴黎協議》簽訂後,大部分國家已承諾將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其中也包括減少對石化產業的投資。然而,在過去兩年內,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卻暴增2兆美元,對能源轉型、全球碳排放及污染狀況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儘管設定了減碳目標,過去幾年政府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卻持續增加。圖片來源:kerid jackson/Pixabay

儘管設定了減碳目標,過去幾年政府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卻持續增加。圖片來源:kerid jackson/Pixabay

燃油價格衝擊民生 政府透過補助控制油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化石燃料補貼數據》(IMF Fossil Fuel Subsidies Data)報告,在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的雙重衝擊下,日常花費和能源開銷持續上升,迫使各國政府透過燃油補貼強化控制電價及燃油價格,加劇污染及全球暖化。

2022年各國對化石燃料的補助已達到7兆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1%,顯性補貼(explicit subsidies)與隱性補貼(implicit subsidies)的占比約為1比4,超過對教育的補貼(約為全球GDP的4.3%),相當於每分鐘各國就對化石燃料注入1300萬美元的補貼。

所謂顯性補貼,指的是國家為了促進生產、減少企業虧損而提高部分生產必須品的價格,為了不讓一般民眾的生活水準因零售價格提升受到影響,因此直接提供補貼;隱性補貼則是對特定商品的生產或製造鏈中任一環節的補貼,使其價格低於市場價格,而間接影響消費者選擇。

顯性補貼雖然金額較低,自2020年以來金額也已翻倍,達到約1.3兆美元,這兩年補貼的增長,大部分是政府為了確保電價、燃料價格低廉,而直接給予的補助。在這之中,又以煤炭補貼最高,高達80%的煤炭售價,其實不到實際價值的一半。

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會(IISD)於202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補貼讓化石燃料比再生能源更具競爭力,並進一步導致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惡化等問題。IMF則分析,若終止所有化石燃料補貼,以2019年為基準年,2030年前將可削減高達34%碳排。若想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1.5°C內,仍需減排43%,削減化石燃料補貼可以減低近三成五的碳排,的確是改革的一大關鍵。

油價飆升,債務高築迫使窮國「認賠殺出」。圖片來源:succo/Pixabay

油價飆升,債務高築迫使窮國「認賠殺出」。圖片來源:succo/Pixabay

受制於債務 開發中國家陸續中止補貼

另一方面,由於國家為了控制燃油價格,耗用大筆經費於補貼,導致債務及借款成本持續增長。部分非洲國家如塞內加爾、奈及利亞以及安哥拉,皆陸續在2023年年中停止燃油補助,隨之國內通貨膨脹惡化、衝擊經濟。

三國之中,塞內加爾的燃料與電力補貼在2022年達到全國GDP的4%,奈及利亞砸了約100億美元壓制持續飆漲的油價,安哥拉的化石燃料補貼也高達23億美元。

低利率時代的結束,讓很多非洲國家的債務占GDP比率翻了一倍到三倍;ONE Campaign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整個非洲債務占GDP的比率翻了一倍,來到24%。

相較之下,富有的已開發國家暫且仍能持續化石燃料補貼。碳排量占全球80%的20大工業國(G20),在2022年的補貼不只高達1.4兆美元,另外還有國營企業投資及公營金融機構借款,其中三分之一是為增產化石燃料提供資金,金額達4400億美元。這些補貼打擊能源轉型的動能,對減排造成不利的影響。

也因此,部分國家已開始研議減少補貼,像是加拿大率先於2023年7月釋出初步減少「低效率化石燃料補貼」綱要,在G20國家率先開了第一槍。

儘管如此,綱要內容仍被批評,像是未明確指出在哪些範疇減少補貼、當局可繼續對採用碳捕捉技術的油氣計畫提供資金,甚至設定「白名單」,若油氣產業願意投資再生能源或提供能源至偏遠聚落,或者提出2030年前淨零碳排的「可信計畫」等,就可被豁免於刪減補貼的名單。

此外,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e)指出,雖然G20有設立一個潛力平台以推動補貼方式的改革,並成功讓美國、中國、德國與墨西哥等國定期發布同儕審查報告(peer review)供檢視,沙烏地阿拉伯和印度則削減了部分補貼或進行價格調整,不過在實際補貼金額仍繼續成長的情況下,效果並不顯著。

去年底在杜拜舉辦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決議中提到應盡速淘汰未能因應公正轉型的低效化石燃料補貼,世界各國如欲跳脫目前的補貼迴圈,仍須訂定更積極、更多元化的政策,才有可能離減碳目標更近。

作者

李昱德

政大外交畢業後於媒體擔任環境線編輯,處理的新聞涵蓋氣候變遷、永續發展、食品安全等,而後前往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環境與永續發展碩士學程,畢業後於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擔任助理研究員一職,後轉往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任職,持續研究永續發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