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油杉雖已於2019年從《文資法》的「珍稀貴重植物」除名,不過野外族群數量依舊是保育關鍵。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了瞭解「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內台灣油杉生長情形,委託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鍾智昕的團隊進行調查,顯示在500平方公尺的樣區內,出現樹齡26年和640年的個體,表示母樹有繁衍子樹的狀態。
這項調查也顯示,樣木根部無異常,樹冠層生長旺盛、健康良好;從幾個樣區樹齡的分布,推論這群台灣油杉於不同時間點落地生根、建立族群。
首次測量請問芳齡 最高齡640年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委託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鍾智昕研究團隊,進行「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台灣油杉樹齡量測及健康監測」調查,從區內270多株台灣油杉分布,取15棵樣木,調查胸高直徑、樹高、根部與樹冠狀況。調查項目包括林木生長、健康監測,以及樹齡調查。
結果得出最大樹齡約640年、最大胸徑約120公分、最高樹高約25公尺,同一樣區內出現640年與26年的個體。研究團隊將結果與2007年調查資料比較,得知台灣油杉胸徑約增加7公分,樹高約增加2公尺,胸徑平均年生長量約為0.44公分,樹高平均年生長量約為0.13公尺,平均樹齡為約161年。
宜蘭分署保育科長劉啟斌解釋,從胸徑及樹高變化,可瞭解台灣油杉生長量的趨勢;樹齡量測也可瞭解台灣油杉族群世代更新的情形。調查結果於保留區的經營管理上,可幫助掌握台灣油杉的健康狀況,與整個森林的長期健康變化。
不讓珍稀台灣油杉少子化 留毬果在原地
此次計畫由宜蘭分署委託研究團隊於去(2023)年下半年,在4個區域內台灣油杉分布密度高、具代表性之處設立20公尺乘以25公尺的樣區,共取15棵樣木,採用樹輪學方法,於樣區內,利用生長錐採取樣木1.3公尺之胸徑位置的樹芯樣本,採取的樹輪樣本,以交叉定年方法,進行樹齡之鑑定。
計畫首度揭露保留區內幾株樣木年齡,至於族群數量是否增加,並非此次調查重點。依據2022年核定的「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管理維護計畫」,十年內每年均需對台灣油杉例行性監測,監測項目包括展葉、開花、結實日期的物候觀測、健康指數監測等,並規劃5年1次的棲地品質評估。
那麼台灣油杉主要的人為威脅為何?答案是:違法進入保留區內採集毬果。
劉啟斌表示,由於台灣油杉種子受孕率天然狀態下低落,導致天然下種小苗稀少,若又受人為採種威脅,將造成台灣油杉野外族群繁衍雪上加霜。宜蘭分署提醒,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進入自然保留區需經主管單位同意。民眾可連結「自然保護區域進入申請系統」辦理,並依規定共同保育珍稀台灣油杉。
台灣油杉不再受法令保護 保留區繼續作用
台灣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是松科(Pinaceae)、油杉屬(Keteleeria)植物,台灣的自然族群僅分布於北部坪林、礁溪與南部的台東枋寮山、北大武山等區域,分布區域狹隘,名列《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國家級極危等級(NCR)。
雖因育苗栽植技術進步,台灣油杉人工栽培的數量增多,並於2019年解除台灣油杉「自然紀念物/珍貴稀有植物」法定地位;但天然下種的台灣油杉,因分布區域狹小,數量依舊不振。另一方面,以保護台灣油杉為目的的「坪林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則維持運作。
面積34.6公頃的台灣油杉自然保留區,海拔高度介於350~650公尺之間、因台灣油杉空間分布不連續,僅零星分布於柳杉林與鋸葉長尾栲等天然次生林間,依據比較群聚的生育地,約分為4區。早於2007、2013年,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現為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即針對區內台灣油杉數量普查。依據前次調查結果,台灣油杉計273株,包括158株人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