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以20餘種蕨類植物妝點台北科大 首座蕨類校園試驗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林試所以20餘種蕨類植物妝點台北科大 首座蕨類校園試驗中

2024年04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高度水泥化的都市叢林,雖可種植花花草草來增添綠意,但建築物之間陰暗潮濕的角落、一般開花植物無法生存的空間,有哪些綠色選項呢?台北科技大學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解答。4月,台灣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於北科大成立,藉由無所不在、卻易受忽視的原生蕨類,共同探索都市建築物中的自然氣質。


附生蕨類台灣水龍骨。圖片來源:林試所提供

20餘種原生蕨類 營造都會校園綠意

生活周遭中許多綠意來自蕨類植物,卻常因平凡、沒有特色,被視為雜草,其實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容易存活,默默抵抗熱效應,不經意地陪伴人們心靈。林試所近年來積極探索台灣原生植物的利用,無論是公園綠地、行道樹、家庭綠化景觀植物,包括發展本土校園景觀特色也是其一;而位處都市、高密度建築中的校園,無疑是當代重要課題。

「其實,建築間孔隙是鐵線蕨、橢圓線蕨、觀音座蓮及台灣金狗毛蕨等許多耐陰耐濕地生型蕨類的樂園。」長年研究蕨類植物,林試所森林生態組特聘研究員黃曜謀指出,覆蓋全球的蕨類植物約莫1萬2000種,台灣有850種左右,它們遍布水中、陸上,甚至附生於樹上、攀附在都市裡的建築物,四處可見。

黃曜謀研究團隊依據環境條件挑選了20餘種蕨類,並利用蕨類喜好環境的特性,配置在校園各角落。除了上述耐陰濕的蕨類,一些易淹水的低窪地,甚至水池,則挑選水蕨、田字草、台灣水韭、鹵蕨等水生蕨類。另外,也有耐乾旱的蕨類,例如杯狀蓋骨碎補、台灣水龍骨、崖薑蕨等。

長在紅樹林的鹵蕨,偏好強烈日照環境的沼澤地,適合建築物中庭光線充足的池畔栽植;水陸兩棲的水蕨,不論是淹水或是淺水,都長得又美又好,加上象徵幸運的田字草,讓心情跟著好起來。


田字草是水生蕨類,容易培養照顧。圖片來源:林試所

科學調查打造蕨類校園 水平垂直空間都可用

「蕨類實驗地設置的目的,旨於結合科學化的環境紀錄及蕨類生長調查,了解照顧蕨類的技巧,培養出蕨類綠手指。」黃曜謀提到過程中,研究團隊最常被問到,這些蕨類是否容易維護管理?為此,他們設置儀器設備,測試每種蕨類植物、每天噴灌次數、水量需求,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即能了解蕨類適生的環境,因地適種。

另一項突破,是建築物之間大多是水泥介面,必須使用培養土這類人工介質。黃曜謀解釋,蕨類淺根不需要太多土,使用培養土輕、乾淨,也較少附著病菌。若使用到屋頂,經營綠屋頂,即不須擔心過重影響屋頂坍塌受損。

除了平面鋪陳蕨類植物,垂直空間也不容錯過,透過生長在樹上或是岩壁上的附生蕨類,營造垂直森林景觀。附生蕨類種類較少,研究團隊仍找出山蘇、杯狀蓋骨碎補、台灣水龍骨、崖薑蕨等植栽,也能適應都會氣候環境條件。


台北科技大學蕨類試驗校園。圖片來源:林試所 提供

善待蕨類得好處 栽培綠建築人才一兼二顧

這項計畫啟於去(2023)年12月,至今有九成蕨類存活,不過台灣真正的挑戰是高溫炎熱的夏季。「夏天是考驗,撐過夏天才算成功,撐不過的蕨類就需替換、調整。」黃曜謀評估,這項合作試驗計畫至少需要一年驗證,一旦確定成效,就可將此模式推廣到各校。

這項合作計畫另一個用意是培養未來的建築師,認識本土原生植物的利用與學習管理之道,將原生植物運用於綠建築及景觀設計。

這些蕨類種原取自林試所以孢子繁殖出來的植株,或野外採集所得。至於民眾若想利用蕨類植物妝點自己的家,可洽園藝業者。想選用原生蕨類植物,則必須等林試所技轉園藝業者。黃耀謀說,林試所是研究試驗單位,無法提供植栽種原,但若相關的計畫成功,會將培養技術技轉給園藝業者,推廣到市面上供民眾選購。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