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資基金會/花東交通三條例衝擊環境生態 本會提出嚴正聲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自然環資基金會/花東交通三條例衝擊環境生態 本會提出嚴正聲明

2024年05月21日
發稿單位: 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近日「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及「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花東交通三條例)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擔憂。本會基於對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嚴正譴責立法院強行闖關花東交通三條例,並針對此極具環境爭議的法規提出以下訴求和聲明。

攝影:官淳安。圖片來源:自然環資基金會
攝影:官淳安。圖片來源:自然環資基金會

一、程序不正義:政策應公開透明,重視環評

立法院欲強行通過花東交通三條例除違反憲政體制,除了沒有充分的公開討論外,更未經環境影響評估(政策環評)。政策環評是確保重大建設計畫在進行前,其對於環境、生態和社會的影響可獲充分評估之關鍵步驟。然而,目前此案的程序缺乏透明度,未能讓公眾充分參與討論,卻逕僅以「不應讓東西部發展不均」為訴求,就在未見客觀具體的可行性與真實需求評估程序之前,便要進行開發。我們嚴正要求立法院遵守憲政體制,並依循「資訊公開」的原則,確保所有相關資料和研究結果向公眾公開,並邀請專家、學者和當地居民參與環評過程,確保政策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二、現實工法不可行:技術難度高,實行具高度風險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案需要穿越中央山脈,這涉及極高的技術難度和不確定因素。此計畫不僅造價高昂,工期長,而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範圍很大,除存有行車安全和防救災的疑慮外,花東地區多地震、多斷層的地質條件,更使得這些建設計畫將面臨極高風險。根據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於4月16日所發0403花蓮地震崩塌地新增比例及分布圖可知[1],經歷0403花蓮地震後,除了造成南澳至豐濱地區水平位移及高程隆起情形外,亦新增多處崩塌地。我們認為,盲目推動這些高風險、高成本的工程,將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並對當地居民的安全構成威脅。

三、花東安全回家的路:應優先改善現有基礎設施

花東地區居民需要的是安全、穩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而非高鐵、快速道路或國道六號延伸。這些大型建設,會瓜分原本應用於維護和改善現有基礎設施的資源,進而無法真正提升當地居民的福祉。我們認為若欲改善東部交通問題,現階段應優先投入預算,提升現有道路的安全性和災害抵禦能力,規劃多元具有韌性且能分散現有交通樣態與低風險的選擇方案,確保居民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結論

本會始終堅持「資訊公開」、「保護棲地」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精神。這些建設計畫如果未能公開透明地進行環評,未能充分考慮對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那麼這些政策就違背了我們對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花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但同時其地層又是如此的脆弱,我們應謹慎對待每一寸土地,確保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後代的生存和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嚴正呼籲立法院,應恪守五權分立的精神,並以花東居民的權益與安危為重,立即撤回「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及「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這三項草案。我們要求在推動任何重大建設計畫之前,必須進行充分客觀的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確保資訊公開透明,並邀請各界專家和公眾參與討論。我們相信,唯有資訊透明、充分落實需求及可行性評估以及合於程序正義的國家決策,才能真正保障花東地區居民及台灣民眾的福祉,並實現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目標。

註釋

[1] 資料來源: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花蓮地震崩塌地新增比例及分布說明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