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近日在立法院以建設花東之名,推「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等三項法案,其中「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國六東延)已審查完畢;「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環島高鐵)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花東快)推估預算達兩兆,21日可能表決成真。
然而花人民兩兆元開發花東,是否和當地民眾權益是等號關係?花東的環境條件又能否負荷這些擾動?成了正反兩方的攻防焦點。不但環保團體批評「開發至上」、圖利特定民代,當地青年也指出花蓮價值不是和都市比拚,發展鄉村特色不該以城市的角度思考。
「環島高鐵」、「花東快」以花東之名再探人民口袋 只為平衡東西發展
「環島高鐵」雖名為環島,範圍限定為台灣高速鐵路由宜蘭站延伸至花蓮縣、台東縣並銜接至屏東縣六塊厝站。台灣高鐵於2019年交通部拍板延伸到屏東六塊厝站;2021年再決議北部延伸到宜蘭新站共構。
在「環島高鐵」審查文件中,以「台灣島僅剩宜蘭至花蓮、花蓮至台東及台東至屏東之東部最後一哩路」、「中央政府不應讓東、西部發展不均,應更重視花東地區鄉親行的安全及權益」為訴求。至於經費來源「得以舉借債務或出售政府所持有事業股份方式辦理,不受公共債務法第五條有關每年度舉債額度之限制。」同樣的經費取得方式,也複製於「國六東延」。
時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則提出,現行政府推動交通建設之機制極為明確完整,足以推動高速鐵路建設,且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國內已有推動前例可參照辦理,過去設立新站也沒有另提法條,因此認為不宜另立特別條例及基金推動,也不適合由國發會擔任環島高速鐵路主管機關。
其次,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傅崐萁等33名同黨立委主張「鑑於中央政府之各項交通建設長期以台灣西部地區為主,缺乏全國整體性之規劃,導致東西部交通與區域發展嚴重失衡,花東地區連外運輸不便,造成地區性的封閉,落後西部發展近40年……中央政府不應讓東西部發展不均,應更重視花東鄉親行的安全及權益」,提出「花東快速公路」(花東快)。
草案總說明中也有演算每公里道路造價,得出在花蓮縣及台東縣建造快速公路,建設經費上限為新台幣2500億元,並循特別預算程序辦理。只是國家近年來已陸續投入超過2200億元辦理改善花東地區鐵、公路交通建設,加上規劃中計畫,將超過3000億元。
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花東快」現階段已由公路局辦理可行性評估中。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報告時表示,計畫路線長達174公里,路廊行經至少約11個原民部落,涉及特定農業區、國際知名的花東縱谷自然景觀、都蘭山(台灣富士山)、以及地震帶、利吉惡地等地質敏感區域等,「相關後續環評作業程序敏感複雜,容易造成與環保團體對立,本案未來若經環評審查決議不宜開發,將造成本條例無法執行」。
黃運貴提及,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行經原民部落的相關開發計畫,應諮詢原民部落同意始得開發。又因建設規模及經費龐大(目前交通部估算約2555億元),依《憲法》第70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此項條例有立法權干預行政權的憲政爭議。
綠人之友:兩兆法案開發至上 罔視國土骨質密度
有網友來稿表示,對於「環島高鐵」關係文書裡提到中央政府不應讓東、西部發展不均,應更重視花東地區鄉親行的安全及權益,「好熟悉好有既視感……這不是蘇花高當年的口號嗎?不知道沿線會遇到多少土地糾紛啊。」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下稱綠人之友)昨(19)日發布聲明,「反對假藉開發之名,架空國土、環評法制,反對國民黨用政治口水,輾壓應該踐行的各種風險控管程序」,認為「兩兆法案」,盲目信仰開發至上、為虛幻的建設計畫舉債,呼籲國民黨立即停止審查。
國民黨立法院黨鞭傅崑萁「花東快」明定編列特別預算2500億元(第七條);「環島高鐵」草案,外界推估需1.25兆元預算;「國六東延」8500億元,總計2.5兆餘元。遭質疑不符東部旅運需求,並非把各種道路建設蓋好蓋滿,即可帶動經濟發展。
「這種開發至上主義的圈錢法案,忽視地質條件不同,人定勝天思維的盲目建設,恐遭大自然的反撲!」綠人之友新聞稿指出,尤其編列特別預算、解除公債上限,恐怕只能滿足立委個人政治野心。
綠人之友認為,幾項法案看似納入利害關係人參與、顧及徵收、環境、生態、原住民生活,然而擬定建設方案後,與既有的國土計畫、土地徵收、環境影響評估、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等風險控管之間的法律關係如何,未明確界定,只會徒增社會紛擾。
當地青年:城鄉發展各具風情 不該以都市思維建構鄉村
花蓮在地青年,任職於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的楊富民發文指出,三項條例並非此刻當地必要的;反而花東地區鐵路全面雙軌,優先實施增加運能,並且增設直達車更有效益。
楊富民認為,花蓮因為地理形貌的關係,不論高鐵、快速公路、國道六號都無法為當地居民帶來安全「回家」的路或「安全的路」。反而403花蓮地震後,緊急啟動的海陸聯運,印證發展島內多元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更能幫助他們解決天災時各種交通需求。
楊富民更直言,若不拋棄「城」優於「鄉」的觀念,那麼討論花東發展,只會關注「鄉」如何趕上「城」,而忽略鄉村的特色。「但上述的交通條例,永遠內在歧視著鄉,一心要鄉趕上城,並沒有思考花蓮與台東本身的價值,只想讓這些地方的發展,服膺於都市思維。」
「環島高鐵」草案說明中,寫著「東部落後西部發展近40年」,他也質疑40年的依據為何,又該如何定義發展?這幾項交通建設法案,仍未站在花蓮與台東的主體位置思考。建議應討論城與鄉之間的關係,以「區域發展」認真思考鄉村地區與城市的不同。
他舉自己的經驗,十年前回花蓮要搶票,好不容易擠上車時,卻發現車上坐著的都是觀光客、包車的遊客,或者旅行社帶出來玩的包廂團客。「回不了家,是觀光公害與較低的運輸量能二者結合。」但後來蘇花改開通、台鐵更新相關的系統、全面電氣化、引入新列車,甚至也推出實名制的返鄉車票,大多數的問題得以解決。
事實上,今(2024)年1月新聞報導,已出現北花線客運因為搭乘人次過少,司機面臨大量的失業潮的現象,並研擬停運;不過同期間台鐵的運輸量次並未減少。
地球公民基金會:重大議題應全民參與
地球公民基金會也在臉書發表聲明,指出「花東快」、「國六東延」、「環島高鐵」三項草案,意圖凌駕需求評估、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與環評等法定的把關機制與人民可以參與討論的機會,對於東部當前發展困境沒有任何益處。
地球公民長期關注花東發展,也設置花東辦公室,403花蓮地震及其後頻繁的餘震,都顯示當地地質破碎程度,主張重大交通建設牽涉的環境風險極高,應依循既有的重大交通建設審議流程,審慎評估且需經社會充分討論。「花東甚至全民的公共安全不應成為藍白兩黨的政治籌碼,斷送花東環境正義與全台永續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