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農田往樹叢裡面走,金門退休老師李策勵說,想知道附近有沒有孔雀,觀察很重要;要聽有沒有孔雀的聲音、要聞有沒有孔雀的大便味道、也要看有沒有孔雀走過的獸徑。確認有孔雀經常出沒,李策勵透過現場材料,準備設置陷阱。整理周邊環境,布置好陷阱後,也要做偽裝以免被發現,然後就是等待孔雀早晚覓食經過時,踩到陷阱。
開車繞進金門東半島的田間小路,在地青年吳家興說想要找孔雀,只要往養牛養羊的牧場,大都不會失望。因為牧場裡隨時有酒糟可以吃,孔雀覓食方便,加上牧場旁大多有廢棄營區,是孔雀最喜歡的棲息地。
颱風吹倒畜試所圍籬 孔雀開始出現在金門野外
從台灣移居到金門十多年,民宿業者蕭振佑經常到野外拍照,他說剛到金門那幾年,野外看不到孔雀。在颱風吹倒畜試所圍籬,圈養的孔雀跑出來之後,十幾年來,孔雀野外族群真的越來越多。蕭振佑也說,四月份小麥成熟季節,很容易在麥田和樹林界線邊,發現孔雀,因為牠們警覺性高,找食物時要是發現不對,可以立刻跑進樹林裡。
孔雀和李策勵的交集,則是從他退休後開始,發現自己種植的農作物,一直被孔雀啄食,田地也常常被踩平,不管種什麼都被孔雀破壞。為了嚇阻孔雀,李策勵找過縣政府移除,買過空氣槍,通通沒有用,最後申請刀械許可證,合法買了一支十字弓。幾年前開始協助移除團隊移除孔雀,也學會做陷阱抓孔雀。
開發孔雀料理 盼解決農損及噪音問題
近幾年,金門孔雀越來越多,縣政府也曾經開發孔雀料理,金城市區有餐廳就推出孔雀大餐,從前菜到主菜,以不同部位做出不同料理,用餐的客人還會收到感謝狀。感謝幫助居民減少農作物損失及噪音污染。
太陽下山後,李策勵和兒子兩人一組,出發抓孔雀。來到廢棄營區,很快發現有孔雀棲息在樹上,也成功射下好幾隻孔雀。
藍孔雀原生地主要在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自從1999年丹恩颱風跑出倒坍圍籬後,經過二十多年,從一開始的十幾隻,繁衍擴散到超過兩千隻,每年縣政府都編列預算移除,多年來已經移除上千隻,不過野外孔雀族群量還是持續上升。對於縣政府移除以及建議吃孔雀的做法,在地民眾也出現不一樣的聲音。也有金門民眾希望,孔雀能成為在地的另一個觀光特色。
如何讓野外孔雀數量維持在不會過度影響民眾生活,破壞農作物的平衡點,恐怕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孔雀在印度是國鳥,象徵美麗、優雅和活力,因為意外落腳金門,成為野外的風景,而當孔雀的生存和人類和其他物種產生了衝突,關係越來越緊張之後,人類應該要更有智慧在尊重生命和生態平衡之間,找到更好的多贏方式。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餐桌上的金門藍孔雀|野外族群數量控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