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2024年08月01日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曲紋唇魚俗稱「蘇眉魚」、「龍王雕」,在台灣屬珍稀保育類物種,推估數量不到30尾。2019年時,海委會核准屏東科技大學與業者進口印尼蘇眉魚,合作研發繁殖技術,日前,該計畫申請業者發布繁殖技術成功,並提出希望透過放流復育,發展海底觀光資源,引發不同意見。對此,海委會特於昨(31)日說明蘇眉魚保育方向之規劃,強調在未完成蘇眉魚相關遺傳、生態系評估前,不應貿然進行放流復育。


蘇眉魚。圖片來源:綠島飛魚潛水 提供

珍稀蘇眉魚復育放流等一等 海委會:優先減少威脅

海洋委員會透過新聞稿表示,保育類動物數量瀕危時,成熟的養殖技術,將有助於野生族群恢復的可能性,這也是海委會於2019年核准屏科大與業者申請案的原因之一。

至於該業者於成果發布記者會上提出之放流復育,屬於第二階段工作,海委會強調將審慎評估,包括從基因遺傳分析,確認目前復育之幼體與野外族群屬於同一物種;衡量繁養殖的幼體能否適應野外環境;確保放流地點生態的健康度,以避免放生反成為放死等。在未訂定清楚的放流復育指引,完成蘇眉魚相關遺傳到生態系的評估前,不應貿然嘗試復育放流。

海委會副主委黃向文表示,物種保育方法在於減少其瀕危威脅。蘇眉魚主要受脅原因為非法捕撈,及珊瑚礁棲地破壞。對此,禁止採捕、嚴格管制國際貿易規範,以及運用海洋保護區網絡應是優先行動,海保署也積極推動公民科學家等方式進行相關生態調查。

日前三讀通過的《海洋保育法》,在建立海洋生物復育評估指引、海洋保護區整合管理,以及海洋庇護區劃定等,都有對應條文,海洋保育署近期也將邀請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從法制、科學調查、與資源監測等多方面,尋求周延保育方案。

人工復育大進步 各方說法怎麼看?

該申請案業者為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下簡稱龍佃),根據官網說明,龍佃於2019年時,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申請、獲准進口印尼蘇眉魚種魚進行人工復育,並邀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共同研究,終於於本(7)月1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研究成果。

據中央社報導,龍佃去(2023)年人工養殖場已孵化近3000多條蘇眉魚魚苗。龍佃龍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戴奎浚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由於蘇眉魚是保育類魚種,目前還不以販售為目標,希望每年穩定產出1至2萬條魚苗,為放流作準備,未來可帶動海底觀光。

此說法引起各方不同意見討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鄭明修於記者會上表示,蘇眉長到成魚要6年以上,復育這條路可能再走3至5年都不會成功,若待其自然復育可能20至30年都不會成功。亦提及蘇眉魚是潛水界海底明星,在澳洲大堡礁1年可帶來多達50億美元觀光財,若復育成功未來綠島、墾丁也可發展海魚觀光經濟。不過他也強調魚苗是人工繁殖,放流需經多方面評估後才可進行。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劉商隱則於18日投書自由評論網表示,儘管過去有研究指出,蘇眉魚太平洋族群基因交流頻繁,但位於分佈邊緣仍有可能因隔離效應,形成有遺傳變異的族群。台灣與日本位處太平洋分佈北界,極有可能受到相同隔離效應影響,而本次人工繁殖之親魚皆來自印尼,在沒有任何相關研究前,不應貿然放流。

據海保署官網介紹,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atus)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的熱帶珊瑚礁海域。過去在台灣各地皆有分布紀錄,但現在僅在墾丁、綠島、蘭嶼、以及澎湖珊瑚礁中發現少數個體,當中三個海域為海洋保護區(墾丁國家公園、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作者

陳立炘

邊做邊學,認識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