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與野蓮的故事,在美濃:牠們正豐富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水雉與野蓮的故事,在美濃:牠們正豐富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2024年08月23日
公視記者 李慧宜 許中熹

水雉是一種水鳥、野蓮是一種水生植物。這兩種生物都在美濃湖生活,也正面臨消失危機,如何才能絕處逢生,故事正要開始……

美濃湖的日出


棲息在美濃湖的水雉與紅冠水雞。

2024年1月底,某天清晨5點多,天色還沒亮,美濃湖水域已經蠢蠢欲動。幾隻白頭翁在樹上吱吱喳喳;五十多隻水雉忙著低頭找蟲吃;紅冠水雞不時來湊熱鬧;白鷺鷥排排站在田埂上,準備大吃一頓。在美濃湖,每天的開始都充滿希望。


生態工作者黃淑玫,和先生劉孝伸在美濃湖發起水雉復育行動。

生態工作者黃淑玫,人稱「橘子老師」。2017年,她和先生劉孝伸在美濃湖發起「復育棲地、水雉留美」行動。2021年,高雄鳥會結合高雄市觀光局,進一步擴大復育工作。

一路走來,如今邁入第七年,美濃湖水雉數量已經從14隻增加到78隻。橘子老師強調,自然環境的復育,是從生物多樣性出發,有生物多樣性才能表示環境健康,所以她復育水雉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水雉族群背後象徵的濕地生態。


保育工作推動後,美濃湖水雉數量逐年增加。

水雉特殊的婚配制度 一妻多夫制


水雉是一妻多夫制,每年4到9月是繁殖季。

每年4到9月是水雉的繁殖季。華麗的繁殖羽,使牠成為美濃湖棲地復育的明星物種。2024年繁殖季在4月初展開,第一窩成功生蛋的公母鳥,被網友暱稱為「花木藍」與「菊次郎」。水雉是一妻多夫制,花木藍負責守護領域和生蛋,菊次郎負責築巢、孵蛋和育雛。


水雉爸爸負責築巢、孵蛋和育雛。影像提供:麥卡貝網路電視

孵蛋、育雛辛苦,更難的是,從7月9日起,菊次郎不只要帶已經孵化的小寶寶,還要坐巢孵蛋,因為花木藍又為牠生下第二窩蛋。到了晚上,小水雉特別撒嬌。一會兒鑽進爸爸羽翼下休息,一會兒又想出來走走、吃東西,如果遇到紅冠水雞也出來覓食,菊次郎又得保持警戒,確保蛋和幼鳥的安全。

花木藍的產房和菊次郎的育嬰室就在種苗池內,這片水域是美濃湖環境復育的重要基地,扮演培育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和育種兩大任務。美濃湖水雉棲地工作站副主任陳彥中解釋,菱角是台南官田的水雉,賴以棲息的水生植物。在美濃,水雉最喜歡印度莕菜,所以在種苗池復育的水生植物,以印度莕菜為最大宗,其次是芡實、菱角和齒葉睡蓮。


在美濃,水雉最喜歡印度莕菜。

工作站主任陳柏豪進一步表示,復育水生植物的目的,在於把平原湖沼濕地過往的景象找回,賦予它原本該有的生態功能,使用印度莕菜是最好的,因為它一年都常青常綠,而且都開花。不只是水雉能利用,其實很多獨居蜂和蜜蜂,都會來訪印度莕菜的花。

水雉最愛野蓮池


近年水雉數量增加,繁衍空間越來越不夠,水雉已經擴散到湖區周邊的野蓮田。

美濃湖水雉復育以湖區北側的民間棲地、大灣棲地和種苗池為主,面積約有3公頃。不過近年水雉數量增加,繁衍空間越來越不夠,已經擴散到湖區周邊的野蓮田。以今年為例,目前已有十多處野蓮田,被通報發現水雉或水雉已經築巢、生蛋。

以往農民只要看到水雉降落野蓮池,就會立即驅趕。美濃野蓮產銷班班長李煥生說,過去農民認為水雉下田會踏死野蓮苗,所以會利用稻草人、閃光繩來趕鳥,自己以前則是用沖天炮,後來遇到美濃湖水雉棲地的復育夥伴,觀念也被改變,現在已經沒有趕鳥。


野蓮農李金洲用藍色塑膠繩,圍出一處21公尺乘23公尺的不採收區,讓水雉安心繁衍。影像提供:美濃湖水雉棲地志工黃淑玫

至於野蓮農李金洲被改變得更徹底!他回想兩、三年前的夏天,橘子老師和孝伸老師看到有水雉到他田裡築巢,私下詢問是不是可以等鳥蛋破殼再採收。看到這些愛鳥人士如此關心、熱心,李金洲不忍心拒絕,再三考慮後終於決定延後採收。2022年6月底,他用藍色塑膠繩,圍出一處21公尺乘23公尺的不採收區,成為野蓮產業界和水雉保育圈的傳奇,還被取了一個暖心的名字——「藍色感動」。

「藍色感動」沿用至今,最近一次是2024年6月底,李金洲再度喜獲4隻水雉寶寶。從討厭、痛恨到欣賞與喜愛,水雉在部分野蓮農的心裡,產生化學變化。

認識水雉就會愛上水雉


美濃唯一的野蓮產銷班—蔬菜第18班,巡守水雉棲地。

農民對水雉的認識和理解日益增加,美濃唯一的野蓮產銷班—蔬菜第18班,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天,都會聚在一起巡守水雉棲地。

李煥生內心很矛盾,看到水雉去別人田裡生蛋,他會失落,但如果發現水雉在自家田裡築巢,他又心生煩惱。他說:「水雉來田裡生蛋的話,我們的錢會被吸走,因為越慢採收,野蓮品質越不好,但是看到志工、主任都很費心、努力,我們班也跟著很努力去維護水雉,現在只要在我們班裡面生蛋的水雉巢位,都會被留下來。」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保育科科長楊中月表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有大概60%是在所謂的淺山、農田、埤塘和溪流,所以保育不能只在國有林班地內,要走出所謂的國有林班地,一直到所謂的里山地區、農村地區,甚至到溪流生態系。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農業課課長楊嘉宏表示,如果發現水雉在這個友善耕作的環境下順利繁殖,農民可以拿到政府提供友善環境的繁殖獎勵金。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農業課課長楊嘉宏說,如果發現水雉在這個友善耕作的環境下順利繁殖,農民可以拿到政府提供友善環境的繁殖獎勵金。其實,成功孵化一窩的獎勵金,大約2000到3000元,跟農民動輒減少上萬收入,無法相提並論,但近三、四年來,越來越多農民願意自主通報,其中也有人願意跟著圈田護蛋。態度轉變是一個動態過程,產業與生態的衝突、人與鳥的緊張,就在這樣的糾結下持續尋求和解。

野蓮危機迫在眉睫


美濃湖周遭隨處可見的野蓮,在紅皮書裡是極危的植物物種。

野蓮在全台種植面積約兩百公頃,其中美濃占九成,是美濃重要經濟作物。楊嘉宏課長解釋,野蓮1公頃的產量大概是2萬台斤,而且一年可三收,以農作物產值來講,算是非常高產值的農作物。

但鮮少有人知道,在美濃湖周遭隨處可見,學名龍骨瓣莕菜的野蓮,在國內紅皮書的分類上,消失危機竟然高於水雉。工作站主任陳柏豪表示,其實美濃最早做保育工作的不是美濃湖水雉棲地,而是在美濃湖周遭種植野蓮的農民。因為在國家保育紅皮書裡面,水雉的保育等級是易危,是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可是野蓮在紅皮書裡面的保育等級是極危,所以農民田裡種的都是極危的植物物種。

同樣生存在美濃湖,一樣都需要被保護,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決定,以「護雉蓮盟」為品牌,帶動市場購買力量保育水雉和野蓮,以及這些物種背後代表的美濃湖生態。

「護雉蓮盟」的誕生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決定,以「護雉蓮盟」為品牌,帶動市場購買力量保育水雉和野蓮。

水雉是一種水鳥、野蓮是一種水生植物。兩種生物都在美濃湖生活,也正面臨消失危機,如何才能絕處逢生,要從打進農產品市場開始做起……

陳柏豪強調,農民是第一線跟大自然互動,從自然裡取得賴以為生和供養整個社會環境的角色,所以他們跟自然是最貼近的,甚至比做生態研究、生態保育的人還要貼近,「護雉蓮盟」其實是因為保護水雉,觀察到水雉,牠是會利用到野蓮,進而去連結到生產野蓮的農友們。

每個星期二,是野蓮農和工作站固定出貨的日子。外觀印上「護雉蓮盟」字樣的野蓮,一包包放進紙箱,準備離開美濃爭取更多支持保育的力量。


水雉爸爸在大雨中緊緊護住小鳥。

美濃午後的風雨,把大安水蓑衣吹得東倒西歪,但鳥爸爸直挺挺站著,緊緊護住小鳥。凱米颱風來襲,美濃湖水淹沒棲地,不過公鳥沒有放棄,就算蛋掉進水裡,也要繼續孵蛋。

風雨暫歇,一對水雉終於如李煥生所願,在他的野蓮田交尾!此時,夕陽下山,晚霞映照東方遠山的稜線,夜色降臨美濃湖。種苗池裡,菊次郎對孩子們說了一段水雉與野蓮的故事。睡前,這一家子許願,願買野蓮的人越來越多,願水雉在野蓮田安心繁衍。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水雉與野蓮的故事,在美濃|牠們正豐富著濕地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