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的防災生活
東京下班時分的擁擠電車上,《鈴芽之旅》巡迴展的海報上寫著:「加油吧,全國的鈴芽們」,好像在告訴人們,天然災害不知何時到來,請在平時做好準備,一起面對吧!
這部由日本導演新海誠製作的動畫以311東日本大地震為主軸,講述災後創傷的主角鈴芽,為了關閉災難之門展開的一連串冒險旅程。在日本,幾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注入了一點防災技能,從上班族、公司業主、到社區、租客與房東⋯⋯,準備永遠不嫌多。
上班族遇地震還要不要擠電車? 辦公室也要擺防災物資
403花蓮大地震發生在週三上午,適逢通勤時段,捷運停駛,上班族只能等待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311東日本大地震則發生在週五下午,下班時碰上馬路塞車、大眾運輸癱瘓,東京出現多達515萬名無法回家的「歸宅困難者」。
在東京生活了15年的台灣人陳煥峻分享,東京上班族在地震時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思考要不要回家、怎麼回家,或是要在公司過夜。他邊分享邊拿出兩本「東京防災手冊」,裡頭避難場所、防災包準備等資訊應有盡有,「這是固定會寄到家裡的,每個有地址的地方他們(東京都廳)都會寄,不管裡面有沒有住人。」
日本工程師Erika表示,他在住家和辦公室都會備妥防災包,公司還會有專人定期管理防災食品庫存,每四到五年更新一次。公司大樓每年有定期的防災演習,「我們會戴上安全帽,從(辦公室)35樓一層一層往下爬。」
信義日本的營業部係長郭采盈則說,日本多數大樓都有防災倉庫,可儲備三至七日份的飲用水、食品、簡易廁所。
社區實地走一遭:我推的防災生活
因日劇《東京女子圖鑑》聞名的三軒茶屋,位於東京世田谷區,這個新舊交融的幽靜行政區在百年前關東大地震後,因損害較輕而吸引許多人移居。
世田谷共有28個社區,每一個社區都制定了自己的防災計畫。從中學時代就住在世田谷下馬社區的柳由美說,世田谷有獨步全日本的「防災塾」,就像學校、補習班,讓社區居民一起出謀劃策地方的防災對策。
柳由美拿出照片及文宣與記者分享,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是社區的「萬聖節防災日」,一個個變裝的小蘿蔔頭拿起滅火器,進入地震車,看起來非常有架勢,「我們每年都會辦不同的體驗活動。」
就連社區裡的小公園也大有巧思,只見人孔蓋上寫著「廁所」,原來是專門預留給臨時流動廁所使用的下水道系統;遊戲區旁矗立著一座有著太陽能板的塔柱,預防災難時發生停電,在暗夜中聚集人群之用。還有能變身爐具的長椅、儲備災時用水的緊急供水設施,一應俱全。
日本防災思維深入社區,日本防災士會理事長的室崎益輝說,今(2024)年初能登半島大地震伴隨海嘯警報,許多社區都有事先規劃好避難路線,迅速反應。這些社區無人因海嘯喪生,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我在日本開餐廳:防災計畫,當然從老闆到店員都要會!
在日本,大至辦公大樓,小至街邊小店,都要熟悉災害發生時的避難計畫。陳煥竣現在在澀谷惠比壽開咖啡廳,他說,東京要求店家繳交防災計畫,若是租的則由房東制定,但店家也須完全了解計畫內容,因政府部門可能隨時上門,只要任何一位店員答不出來就沒辦法通過稽查。
「防災已經變成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陳煥竣說,自己住在50年的老屋,社區會向住戶收取「災害公基金」用於添購防災物資及耐震檢測。他說,過去自己對於防災其實沒什麼概念,但時間長了,會發現日本生活周遭都是防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