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海岸泥灘地百年消失58%、白宮氣候顧問稱將啟封多座核電廠、澳洲南極海洋公園將擴大4倍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台西海岸泥灘地百年消失58%、白宮氣候顧問稱將啟封多座核電廠、澳洲南極海洋公園將擴大4倍

2024年10月09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月8日

醫療廢水抗生素超標! 蘇俊賓:桃市跨局處預先部署管控

桃園市議員凌濤8日在市議會中提出質詢,指出中央對於醫療廢水中的抗生素管控尚未完善,建議市府應率先制定相關規範,針對醫療院所的抗生素指數及抗藥性細菌進行管理;對此,副市長蘇俊賓回應,市府將持續向中央呼籲,儘快將醫療廢水中的抗生素納入管控,同時市府環保局、衛生局與農業局也將預先部署,與中央「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緊密銜接。(自由時報報導)

台南海淡廠取得開發許可 規劃每天產水20萬公噸

行政院2023年4月核定台南海水淡化廠工程計畫,台南市政府8日表示,經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取得開發許可,將規劃每天產水20萬公噸,提高台南供水穩定性及水源自主性。都發局表示,台南海淡廠計畫選址考量用地完整、取排水設施及路線離海岸近、避開環境敏感地區(台江國家公園、七股鹽田濕地)、排除人口密集區且可用土地足夠等條件,最終落腳於將軍區口寮段廢棄鹽田。(中央社報導)

西海岸泥灘地近百年消失58% 應減少流失維護生物多樣性

生多所8日表示,近日在國際期刊Wetlands發布台灣西海岸泥灘地近百年變遷研究成果,在大規模人類開發下,約消失58%,被人工化設施取代,應減少繼續流失,以保生物多樣性。生多所強調,目前全台僅存最完整的泥灘地位於彰化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及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一帶,是候鳥遷徙線上的關鍵能量補給站,也孕育著大量無脊椎生物,並是眾多水鳥的重要覓食地;呼籲對於沿海土地利用規劃應更謹慎、避免繼續流失。(中央社報導)

漏夜搶救! 台中沙灘4隻小虎鯨擱淺

8日下午約4點半,4隻小虎鯨在台中市大安區鷺鷥林沙灘擱淺,海保署接獲海巡署第四巡防區通報後,會同海巡署中港巡邏站、台中市政府、中華鯨豚協會漏夜搶救中。海保署說,獸醫師已在現場逐一檢查小虎鯨,若狀況許可,會拖往外海野放,但若受傷,將評估後送治療。(自由時報、聯合報報導)

蘭嶼擱淺巴貝多籍貨輪 縣府:今抽低硫燃料油40噸

山陀兒颱風擱淺於蘭嶼龍門港東南側的巴貝多籍BLUE LAGOON貨輪,海洋委員會與台東縣政府、蘭嶼鄉公所啟動海洋汙染應變作為,8日完成攔油索鋪設及持續抽油,共抽出低硫燃料油約40噸、潤滑油5噸。環保局表示,配合海洋保育署資材調度任務及海洋水質監測採樣。環保局表示,巴貝多籍貨輪船上儲放低硫燃料油229噸、柴油25噸及潤滑油70.5噸,共計324.5噸,目前將優先抽除貨輪船上殘油,待殘油抽除後再進行貨品及船體的移除作業。(聯合報報導)


亞洲淨零排放共同體 預估與通報機制擬效法日本

由日本、澳洲及東南亞共11國參與的合作架構「亞洲.淨零排放共同體」(AZEC)領袖會議即將召開。日媒披露,東南亞擬採日本模式預估與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行動草案則納入未來10年具體措施,內容包含「致力成為努力削減溫室氣體的市場」。亞洲地區許多國家尚未建立相關機制,以預估、通報企業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日本將提供專業知識,提升這些國家的相關意識,並推動由日本主導的共通規則。(中央社報導)

白宮氣候顧問:計畫啟封多座核電廠

為因應日益增加的零排放供電需求,白宮氣候顧問柴迪(Ali Zaidi)8日表示,拜登政府計劃重啟多個封存核電廠,同時也將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並研發新一代核反應爐。目前已有兩項計畫進行中,預計將重啟美國核能公司Holtec在密西根州的巴利塞德核電廠,以及星座能源公司在賓州三哩島核電廠一個機組。三哩島核電廠1979年發生部分爐心熔毀,淪為美國史上最嚴重核災。(聯合報中央社報導)

澳洲積極護洋 南極海洋公園將擴大4倍

澳洲8日採取行動,透過擴大南極海洋公園來保護大片海域;這座公園內有企鵝、海豹、鯨魚和澳洲僅有的兩座活火山。法新社報導,根據澳洲政府聲明,距南極洲1700公里的海洋保護區,包含赫德島(Heard Island)和麥唐納島(McDonald Island),將擴大4倍。(中央社報導)

日本災區核電廠重生首例 女川2號機訂10月29日重啟

日本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位於重災區宮城縣的女川核電廠停機。營運女川核電廠的東北電力公司已通知主管機關,預定10月29日重啟2號機反應爐,將成災區核電廠機組重生首例。(中央社報導)

全球水資源告急!2023年成最乾旱年份 36億人缺水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30多年來河流最為乾旱的一年,水資源供應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全球水資源需求增長,水供應的變化已對社會、經濟及環境產生廣泛影響,呼籲各國加強應對,緩解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工商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