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年移除300萬公噸二氧化碳 健全生態系助增匯減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國家公園年移除300萬公噸二氧化碳 健全生態系助增匯減碳

2024年11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為地球降溫、調節氣候,保護區的碳匯功能扮演關鍵角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即委託台大邱祈榮研究團隊進行碳盤查,首次揭露各國家公園自然碳匯數據,去(2023)年台灣九座國家(自然)公園移除了逾3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說,研究團隊經過多方努力獲得這項結果,資料準確度仍有待累積修正。即使如此,「至少是個開始,幫助了解什麼使得國家公園碳排放增加。」盤查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後續數據的利用,將排放係數精準化,內部溝通改善增匯管理措施,輔以自然解方減碳。


玉山主峰。圖片來源:擷取自內政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攝影:莊明景

國家公園淨零戰略夥伴 原來健全生態系碳匯多

地球抱頭燒屢創高溫,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公報紀錄溫室氣體變化20年,最新一期報告顯示,短短20年間,二氧化碳濃度就上升11.4%,「是人類存在以來最快的時期」。

氣候變遷不僅左右健康風險、糧食安全、經濟損失、遷移和難民,也威脅生態系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發布的《2023全球風險報告》,全球經濟有50%受到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威脅,生物多樣性流失(Biodiversity loss)已經成為未來10年重大風險之一,維繫著全球社會與經濟安全。

讓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碳匯量達成平衡的「淨零排放」成了回應調適暖化最重要的行動,我國也透過「台灣2050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政策引導,呼喚全民共同響應。

甫於去(2023)年成立的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是我國唯一以保護區為名的公部門,在關鍵戰略中的第9項「自然碳匯」扮演重要角色,鎖定減碳與增匯兩大目標前進。第一步即進行國家公園內的碳盤查,作為經營管理的依據。


東沙海草床。圖片來源:擷取自內政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國家公園代理署長陳貞蓉表示,國家公園的使命是維繫生物多樣性,自然碳匯是確保生態系良好運作的證據之一,也是國家淨零重要戰略之一;而碳盤查是碳管理的基礎,以助國家公園釐清淨零排放、增加碳匯的方向。

什麼是自然碳匯?《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碳匯是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源或大氣中持續移除後,吸收或儲存之樹木、森林、土壤、海洋、地層、設施或場所。其中自然碳匯指「自然系統中的碳儲存和交換過程」,包括森林、沼澤、海洋和土壤,這些自然資源所提供的平衡大氣中碳含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功能。

維持良好的自然生態,也提供了負排放淨零路徑。負排放(Negative Emissions)是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的技術和措施,可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土壤改良都能增加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碳吸收能力。


黃喉貂。圖片來源:擷取自內政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位在台江國家公園的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4.0)

國家公園自然碳匯計算按步來

研究團隊透過土壤、植被和水體的樣本分析,測定這些生態系統中的碳含量;其次,計算生態系統中的碳排放,包括植物呼吸、土壤呼吸和水體的溫室氣體排放;接著考慮生態系統內部和外部的碳交換,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和土壤有機物分解;以及使用數據模型來整合和分析所收集的數據,以估算國家公園的總碳匯。

至於國家公園自然碳匯的計算,邱祈榮是依據「活動數據」和「排放係數」計算而成。在碳匯計算中,活動數據(Activity Data)指的是各類活動(如行政管理、飲食、交通運輸等)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和各類減少碳排放,如節省用電等等活動的相關數據,以及各類碳償債活動,如植樹、購買碳信用等數據。

排放係數(Emission Factor)則是用來衡量特定活動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量,例如燃燒一噸煤會產生多少二氧化碳——這樣的數值就稱為排放係數。通常使用於計算碳足跡、制定政策和規範,或分析不同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換言之,有了排放係數,即可幫助企業和政府更準確地計算和管理溫室氣體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計算溫室氣體排放時,依其所提供的資料、數據、模式,將排放係數分為三個層級,層級越高,其精細度、準確度、方法的複雜程度、模式因子的特有性,以及活動數據的深入程度也越高。

層級1(Tier 1)使用全球或國家層面的預設係數,一般來自於國際性或國家級的標準指南,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預設排放係數。這些係數是基於全球平均數據,適用於一般用途;層級2(Tier 2)是使用區域或各行各業特定的排放係數,這些係數基於區域或行業內的具體情況,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層級3(Tier 3)則使用企業或現場特定的排放係數,是最精確的層級。

自然碳匯既然是指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只要是樹木、森林、土壤、海洋都要算。目前邱祈榮估算國家公園自然碳匯的方法,在森林、濕地碳匯的排放係數,使用層級2,活動數據為國內數據;草地碳匯為層級1,活動數據由國際提供或國內推估值。研究團隊期待透過數據的累積,逐年增加精確度。


資料來源:邱祈榮研究團隊

我國九座國家(自然)公園碳匯移除量

根據初步盤查結果,碳匯年移除量為:墾丁國家公園129,073.9820、玉山857,685.0355、陽明山103,321.4000、太魯閣837,310.8319、雪霸691,536.3574、金門26,585.9590、海洋(東沙及南方四島)190,464.0000、台江187,290.8470、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不含都會公園)6,454,8000。
(單位: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年)

為國家公園增匯減碳 保育減少碳足跡並行

保護區給人處處限制的印象,其實不同的保護區類型,人類涉足的程度不一。邱祈榮解釋,照理說,保留自然演替的保護區,因為人煙罕至,並不存在碳盤查的問題。國家公園雖為保護區的一種類型,只是,它除了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還肩負「供國民育樂及研究」的任務,隨著人跡所到之處,就有碳排放,就需碳盤查。

保護區因遊客及行政管理所需,也需發展減碳策略。邱祈榮建議,民眾進入國家公園之際,需理解低碳、淨零碳排的重要性,並能透過國家公園管理處減碳、增匯的目標,實際參與低碳、淨零排放。另一方面,周邊店家也需意識到低碳旅遊的價值,願意發展低碳旅遊及相關商品。

此外,在國家公園落實增匯管理措施上,除了增加碳匯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碳密度外,防止森林火燒發生、避免盜伐濫墾、善用木材產品與落實循環利用,都能有效增匯。

國家公園在因應氣候變遷扮演的角色,已有先例。美國國家公園署(NPS)即提出「綠色公園計畫」(Green Park Project, GPP)回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綠色公園不僅能吸收二氧化碳,還能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提供更多的綠地空間,幫助城市居民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此計畫透過新建和管理綠色公園來減少碳排放,提高城市抵禦氣候變遷的能力,並促進永續發展。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未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由紅樹林構成的綠色隧道是特色景點。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 2.0)

邱祈榮整理此項計畫發展歷史,早於2012年4月,美國國家公園署即發布綠色公園計畫首版,透過永續發展來改善整個服務的績效影響。2016年更新版本,調整內容以跟上營運、設計、決策、不斷變化的優先事項和立法要求。2023年 版本更將淨零排放定義為國家公園署營運願景之一。

2016年綠色公園計畫更制定在2025年達成的6個可衡量目標。如,2022年國家公園每平方英尺服務範圍建築能源使用量(能源強度)要比2015年減少25%;飲用水使用強度比2007年降低36%;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8年減少23%等,都是具體可衡量的目標。

「保護現況良好的生態系,修復退化的生態系,以及妥善管理被使用的生態系,是因應氣候變遷最好的自然解方。」陳貞蓉指出,國家公園長期來復育劣化棲地,也是增加碳匯的管道,進而促進人類福祉、減少因溫室氣體造成的社會成本。企業以及民間透過參與,在專家指導下恢復生態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是淨零排放的最佳途徑。


資料來源:邱祈榮研究團隊

溫室氣體盤查ABC

環境部每年發布國家溫室氣體清冊(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a),揭露台灣各行業及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以助政府及相關機構,了解與監測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得以制定更有效的減排政策和計劃;這些數據也有助於公眾和企業了解自身的碳足跡。
減排的估算,依據溫室氣體盤查(GHG Protocol)標準有3範疇(Scopes of Emission Reductions),包括企業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燃燒化石燃料、工業製程排放等,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排放」為範疇1(Scope 1);企業使用的電力、蒸汽、熱力或冷氣等外購能源的消耗,這類非企業直接產生,而是透過使用外部能源間接產生的「間接排放」是範疇2,以及供應鏈上下游活動所產生的範疇3「其他間接排放」,舉凡產品運輸、員工通勤、廢棄物處理等。

群聚七家灣溪流域的櫻花鉤吻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4.0)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