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承諾當前,菲律賓卻「煤癮」難戒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再生能源承諾當前,菲律賓卻「煤癮」難戒

2025年05月14日
轉載自對話地球;文:加伊.凱特琳娜.卡比科(Gaea Katreena Cabico);翻譯:子明

儘管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計劃,但菲律賓的燃煤發電仍勢頭不減。


一座位於巴丹省馬裡韋萊斯的燃煤發電廠菲律賓北伊羅戈省的風電站和太陽能電站。圖片來源: © Veejay Villafranca / Greenpeace

位於菲律賓巴丹省(Bataan)利邁鎮(Limay)附近的燃煤電廠不斷傳來機器的轟鳴聲,並散發出刺鼻的臭雞蛋味。這令人反感的場景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自2013年這座沿海城市的首座煤電廠投入營運以來,週邊居民飽受呼吸道疾病、被迫搬遷和失去生計的困擾。不僅如此,由於生產的電力都賣給了其他省份,當地居民反而要負擔高昂的電費。

儘管政府對於清潔能源轉型雄心勃勃,但煤炭依然是菲律賓最受信任的電力來源。這讓來自巴丹省的反化石燃料人士德瑞克.凱布(Derek Cabe)不由思考:為了給國家提供電力,類似的社區究竟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我們的社區不應該為了給其他地區供電而犧牲。」她說。

菲律賓極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儘管政府雄心勃勃地承諾發展再生能源,卻難以擺脫對煤炭——全球暖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的依賴。

在杜拜舉行的COP28高峰會上,菲律賓簽署了「將世界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擴大三倍」的正式承諾,這與其2030年和2040年將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分別提升至35%和50%的國內目標一致。

能源智庫Ember的東南亞高級電力政策分析師迪尼塔.塞蒂亞瓦蒂(Dini Setyawati)表示:「該目標讓菲律賓成為了東南亞較為雄心勃勃的國家之一,或許僅次於越南。」

然而,煤電在菲律賓能源供應中的比重仍高達57%,全國目前正在運作的燃煤電廠有28座,發電量總計達到9.88GW。

同時,再生能源在菲律賓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只有22%。

政府與產業團體認為,在菲律賓的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包含煤炭在內的電力結構多元化對於確保國家電力安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至關重要。

再生能源發展落後於煤炭

儘管菲律賓正在努力擴大清潔能源產業,其發展速度遠不及燃煤發電。

根據Ember 7月發布的報告,2023年菲律賓燃煤發電佔比從2022年的59.1%上升至61.9%。這使其超越中國、波蘭乃至印尼等主要煤炭使用國,成為東南亞最依賴煤炭的國家。

針對這份報告的內容,菲律賓能源部(Philippine Department of Energy,簡稱DOE)回應稱,儘管該國嚴重依賴煤炭發電,但絕對發電量和排放量都顯著低於中國和印尼。

Ember也指出,菲律賓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潛力「幾乎完全沒有被挖掘」。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從2015年的不到1TW時僅增長到2023年的3.7TW時。

能源部承認,政府在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但我們的雄心壯志未減。我們希望再生能源可以成為菲律賓主要的能源。」能源部可再生能源管理局(Renewable Energy Management Bureau)主任瑪麗薩.塞雷索(Marissa Cerezo)表示。

「我們主要考慮的是保障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供給,因此我們必須及時、有策略地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確保不會影響到國家的能源安全。」

能源轉型

為了加快能源轉型,菲律賓正在優化激勵措施和流程,以吸引國內外的再生能源投資。

這些獎勵措施包括:給予新建再生能源專案開發商短則七年、長則21年的所得稅免徵期,免徵資本設備進口關稅,免徵碳信用稅,以及對離網清潔能源專案的相關誘因。

能源部近期與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簽訂協議,加速離岸風能開發。政府希望首批離岸風能專案能在2028年之前併網發電。

2020年,為了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清潔能源轉型,菲律賓暫停新建燃煤電廠,然而現有或已確認擴建的燃煤電廠並不在此之列。

位於菲律賓巴丹省馬裡韋萊斯的一座燃煤發電廠。圖片來源:P199 , Wikimedia / CC BY-SA 4.0

「一些煤炭企業打著擴建的幌子繞過了禁令。」凱布表示。例如,利邁的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油氣精煉電廠(Petron Refinery Power Station)於2013年投產,裝機能力為140MW,後來又在2022年擴增裝機44MW

2024年7月,包括能源消費者在內的團體向監察使辦公室(Office of the Ombudsman)投訴能源部長拉法雷爾.洛蒂拉(Raphael Lotilla)貪枉法,指控他無視煤電禁令,縱容阿波蒂茲電力公司(AboitizPower)在宿務省(Cebu)擴建煤電廠。

能源部堅稱,禁令並非完全禁止,專案出資方可以要求對複審項目以確定其是否在政策禁止的範圍之內。

能源部表示,2020年禁令推出前核准的煤電工程共有九個,總裝置容量達2255MW,其中有五個計畫位於巴丹。預計到2028年這些項目將大大提升菲律賓主電網的供電能力。

電力的價格

自2013年巴丹第一座煤電廠建成以來,這個位於馬尼拉以北的省份便成為了燃煤發電中心。這些電廠為主電網輸送電力的同時,也為當地社區帶來了一系列健康和經濟挑戰。

據報導,居住在煤電廠附近的居民患氣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皮膚病的人數不斷增加。凱布表示,煤炭燃燒造成的污染與癌症之間的潛在關聯也讓人們越來越擔心。

根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CREA)2020年的研究,2019年,現有燃煤電廠帶來的空氣污染已經造成了630名菲律賓人死亡,其中68%發生在巴丹所在的呂宋島(Luzon)。這項研究預計,如果規劃的煤電工程全部落地,巴丹因空氣污染而導致的早亡人數可能會增加103%。

煤炭燃燒時會向空氣中釋放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粒狀物等有害污染物。它們會加重現有的健康狀況,並導致嚴重的呼吸問題,對於兒童和老人的影響尤其嚴重。

建造燃煤電廠和配套基礎設施也導致了社區搬遷和傳統漁場的消失。

凱布悲傷地表示,由於電廠生產的電力都賣給了其他省份,巴丹本地居民竟無廉價可靠的電力可用。

 「這對我們來說太不公平了。除了為數不多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之外,我們從中無法獲得任何好處。」她說。

脫離煤電之路

能源部鼓勵「現有燃煤電廠自願提早、有秩序地關閉並轉」 。

氣候資料組織TransitionZero的一項分析表明,燃煤電廠提早五年退役可以減少2.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幾乎相當於菲律賓年排放量的兩倍。

它們認為,有可能提前退役的燃煤電廠有宿霧能源發展公司(Cebu Energy Development Corp)下屬的奎松電廠(Quezon Power Plant)以及SEM-Calaca電力公司的燃煤電廠。

TransitionZero指出,若不提早關停,菲律賓的燃煤電廠預計將在2047年至2051年間陸續退役。能源部長洛蒂拉曾表示,政府需要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對化石燃料電廠進行改造或淘汰。

Ember的塞蒂亞瓦蒂強調,菲律賓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淘汰方案,其中要詳細地列明合約條款、土地權屬以及提早退役的方案。  

她還補充說,菲律賓應降低對天然氣的依賴;因為如果繼續增加對液化天然氣的投資,菲律賓將面臨依賴進口的風險。她稱這是一個「昂貴的選項」。此外,菲律賓也應專注於加強電網容量以及島間連接。

凱布承認,他們關於巴丹無煤化的呼籲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畢竟巴丹的煤電廠都相對較新。

「即便關停煤電廠聽起來像是異想天開,我們也不會放棄。向清潔能源轉型是我們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凱布表示。

「我們將持續呼籲擺脫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因為如果不停地新建燃煤電廠,那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轉型呢?」

※本文轉載自對話地球,原文標題〈再生能源承諾當前,菲律賓卻「煤癮」難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