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
生命園區啟用引來火葬場 彰化反火葬場自救會要訴願阻擋
彰化縣二林芳苑反火葬場自救會15日到芳苑鄉生命園區,抗議違法興建還帶動縣政府設置火葬場,將對生命園區工程提前行政訴願,調查有無違法,另要求火葬場撤案;縣政府表示,將公開說明和加強溝通以化解民眾疑慮。(聯合報報導)
判決出爐 交通部首畫設風場航道被認違法
交通部在2021年4月26日公告彰化風場航道處分,該公告於6個月後正式實施,但禁航、禁漁等規定引來爭議,2023年1月16日行政院訴願決定,認定禁漁規定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撤銷該部分規定。15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判決,以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撤銷彰化風場航道關於禁航及強制報到的限制。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指出,交通部首次畫設風場航道就被認定違法。(聯合報報導)
台南四草湖復育環境 喜見大面積瀕危貝克氏鹽草
台江流域綠道志工繼在山海圳國家綠道起點四草湖,發現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的貝克氏鹽草蹤跡後,又在大退潮時,再度於四草湖及鹽水溪排水線發現大面積的貝克氏鹽草,美麗的海草床,令人驚豔。台南社大台江分校呼籲海保署、水利署、台江國家公園及南市政府,應儘速召開流域治理平台會議,進行鹽水溪排水線及四草湖貝克氏鹽草的分布範圍及族群數量調查,展開保育行動。(自由時報報導)
菲能源部長:歡迎台灣投資種電 需檢視電力出口法規
菲律賓能源部長羅提拉(Raphael Lotilla)15日表示,歡迎台灣來菲種電,但若要將電力輸回台灣,仍需檢視法規問題。種電,是指投資再生能源建設;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在菲律賓設置電廠,透過海底電纜方式將綠色電力送回台灣的構想,經濟部3月時已完成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中央社報導)
台師大命名特有種「呂賴氏蜓蜥」 表彰2學者貢獻
台灣師範大學近日將新發現的特有種蜥蜴命名為「呂賴氏蜓蜥」(Sphenomorphus luelaiorum),名字取自學者呂光洋、賴俊祥,致敬兩人對研究台灣高海拔山椒魚的貢獻。台師大15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碩士班學生王宇德(任教於宜蘭縣蘭陽女中)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小型蜥蜴分類學研究中,新發現台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呂賴氏蜓蜥的名字由呂光洋(Lue)和賴俊祥(Lai)兩人的姓氏組成,這種一個物種同時致敬2名學者的方式符合學界命名規約,但國內比較少見。(中央社報導)
丹麥能源部長證實考慮解除40年核電禁令 估明年提新技術分析報告
丹麥在廢除核電40年後,目前全國有超過80%的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但近期能源部長阿加德表示,正在重新考慮使用核能,將會對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等新核能技術的潛力及運用進行分析,預計明年提出報告。不過阿加德也強調,沒有要恢復傳統核電的打算,且審查新型核能技術潛力並不代表丹麥將放棄現行能源政策。(公視新聞網報導)
川普政府扭轉美國公衛規定 削減飲水添加有毒化學物限制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15日採取行動,削減對飲用水中幾種有毒「永久性化學物質」的限制,扭轉了曾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公共衛生勝利局面。法新社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表示,對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限制有4種將會取消,僅保留2種最惡名昭彰化合物的最大污染物濃度(MCL)限制。(中央社報導)
研究:全球暖化 登革熱和屈公病恐將在歐洲流行
根據15日發表的新研究,登革熱和屈公病(chikungunya)這兩種發燒型疾病可能很快就會在歐洲流行,原因是全球暖化,使得傳播這些病毒的斑蚊進一步向北擴散。法新社報導,這些疾病過去主要局限於熱帶地區,如今全球約有一半人口已處於感染這兩種疾病的風險之中。(中央社報導)
海洋吸收全球四分之一碳排 英團隊推海水捕碳試驗計畫
隨著全球碳排放量的加劇,各國紛紛投入碳捕捉技術的研究。目前許多技術是從大氣中捕捉碳,而英國研究發現,海水碳的總含量約為大氣的50倍,因此從海水捕碳是相對有效率的做法。英國在英吉利海峽啟動一項從海水中捕捉二氧化碳的試驗計畫,然而這項技術耗費較多成本與能源,排出的低碳海水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需要更多研究與驗證。(公視新聞報導)
以為已滅絕或根本不存在 消失34年南非扁壁虎再度現蹤
1991年在南非東北部姆普馬蘭加省(Mpumalanga Province)一處峽谷中發現新壁虎物種,被命名為布萊德圓頂扁壁虎(Blyde Rondavel flat gecko),但此後再也沒有被發現過,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甚至只是其他壁虎被誤認,不過動物保育團體「瀕危野生動物信託基金」(Endangered Wildlife Trust)的兩名研究員在時隔34年後再度發現這種壁虎,這也是該信託基金近年來所發現的第5種動物。(自由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