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徒手攀崖只為找尋命定的植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徒手攀崖只為找尋命定的植物

多佛斷崖

2025年05月22日
摘錄自一卷文化;文、圖: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
編按:本書記錄作者,英國牛津大學植物學家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追尋植物的冒險譚。索羅古德的足跡遍及全球,從為了採集植物樣本而徒手攀岩,到在日本鄉間的居酒屋休息,書中沒有生硬的知識,只有當下驚心動魄的冒險體驗,以及栩栩如生的精巧插圖。

生長在多佛白崖的毛蓮列當(Orobanche picridis)。繪製:克里斯.索羅古德。圖片來源:一卷文化提供

翻遍多佛到迪爾海岸之間易碎的斷崖邊緣,我找到十來株珍珠色的花穗,從稀疏薄草之間抽長出來,肯特郡的熾陽把野草烤得乾枯。我蹲下來,仔細觀察「列當」的特徵。好的樣本要有黑色柱頭、長而蜷曲的苞片、毛茸茸的花絲,這些絕不會有錯。小一點的比較難分辨,因為特徵很大程度上與隨處可見的表親小列當重疊,而小列當在這裡也有生長。我從找到的每一株上都取了一點組織,但為了回到實驗室後的DNA檢驗,我需要更多樣本——看來躲不掉了,我必須攀到斷崖的外面去。

下午近晚,陽光依然炎熱。崖頂的草皮上,藍蝴蝶在蟋蟀此起彼落的鳴叫聲中漫無目的翩翩飛舞。奶藍色的海峽波光粼粼。一條蜿蜒的小徑在荊棘叢和草叢簇生的圍場間繞進繞出。圍場裡有馬,也有一叢叢紅籽鳶尾(Iris foetidissima),我自得其樂,摘下一片葉子揉碎,聞起來和烤牛肉如出一轍。沒多久,只見忙碌的多佛港出現在我左手邊,往海平線一直延伸出去,彷彿一座由車輛、起重機和管線構成的工業園區半沉於海裡。我探出高聳的白堊斷崖往下看,遠處,浮泛白沫的海水靜靜淘洗著山崖腳下的巨石。碎裂的白堊如一縷煙霧,慢動作沉向深海,有如在墨水裡注入乳白的雲。就在那裡,在一塊突出的石磯下方幾公尺處,就是我要找的東西:一叢象牙白色的毛蓮列當花穗,令人難以抗拒。

我不是有合格證照的攀岩專家,我不懂行話、不會繫繩、不會打結,但為了尋找植物,我一輩子都在練習攀爬。我背抵著山壁,一寸寸往下移動,掌心直冒冷汗。別往下看。一點一點地,我挨到突出的一塊岩石上,岩面只有三十公分寬,而且比我想像的還要不平穩,不過我可以坐在上面,雙腳伸出邊緣擺盪,這倒不會太難。在這魔幻的一刻,天地間只剩下我與這些特別的植物,以及頭上、腳下、身後的多佛白崖,還有在眼前無盡延伸的海峽——甚至不會有人看見我在這裡,或許這樣也好,不然要是有人看見了,肯定會聯絡救難隊出動。

像是看穿我的心思似的,某處忽然響起警鈴聲,我嚇了一跳,隨即意識到是下方的渡輪站傳來的。「請注意,以下安全宣導事項……」和緩的女聲在斷崖上來回晃蕩,聲音和演員茱蒂.丹契(Judi Dench)異常相像。魔幻被打破了,我只好開始做正事:觀察、測量、蒐集、塗鴉。我小心翼翼扭動姿勢,希望拍個一兩張照片。「若您察覺異狀……」茱蒂.丹契這時接著說。看來最好該吿辭了,免得底下渡輪站的人發現我。

我抬頭環顧在我和山徑之間向上展開的垂直陡壁。才一站起來,白堊碎屑就像發出嘈雜水聲的小溪從我腳下鬆動滾落,消失在深淵之中。我抓住岩塊,掌心滲汗。這是很冒險的事。我再三安慰自己,既然能找到路線下來,爬回去肯定也不會太難吧。忽然,不知哪裡來的一隻巨大白海鷗從下方一邊尖聲怪叫,一邊盤旋向我飛來。我驚恐發現,牠想把我趕下岩壁!這隻獅鷲般的怪物彷彿自惡夢現身,繞著我兜圈子,像鎖定獵物的駭人猛禽,伸長尖利的橘爪猛撲。這是正常海鷗該有的行為嗎?「滾遠點,你這個畜生!」我大吼,身體搖晃之際,腳下踉蹌差點滑倒。我倉皇抓住一簇雜草穩住重心,然後一邊摸索能抓握的地方,一邊向上爬,一路又踢落更多紛飛的石屑。我一次謹愼跨出一步,好不容易扒緊岩石,往上一撐,總算回到峭壁頂端。海鷗放聲大笑。

這哪裡是植物學,這簡直是玩命。

我頭昏眼花,拖著腳步回到安全的地方,手掌髒兮兮地沾滿白堊土、汗水和血。海鷗似乎很滿意我不再侵犯牠的地盤,繞了兩圈飛走了。我拍掉身上的泥沙,無言地動身回民宿去,心裡吿訴自己,我再也不做這種事了。

——但我還是做了。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從IKEA到火山口,一趟勇往「植」前的全球採集之旅


圖片來源:一卷文化 提供

作者: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
譯者:韓絜光
審訂:謝長富
出版社:一卷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27日
ISBN:9786269914715

穿越雨林沼澤沙漠、因山崩滾下懸崖、驚險躲過火山爆發與颱風亂流——這不是在拍好萊塢電影,而是本書作者索羅古德的植物學家日常,搭配栩栩如生的手繪植物,構成我們將在本書經歷的冒險。

在IKEA停車場外發現的一株寄生植物「列當」,是索羅古德走上植物學家之路的起點,本次旅程也將從這裡出發。索羅古德將會帶領我們,徒手爬上英國與愛爾蘭的濱海絕壁,在崖頂和列當共享落日餘暉;走進南非多肉植物生態區,一睹你絕不會認為長得像植物的鞭寄生;開車擠過地中海小島的窄巷,顫抖著四肢爬下山谷,沐浴在一整片「龍的氣息」;勇闖中東沙漠河谷,走過荷槍實彈的邊境,尋找未被定名的肉蓯蓉,也許它是全球土地退化問題的解答;航向加納利群島,在島上田野間的空地,和當地居民一起種下島上特有種「卡登」;從北海道到琉球,橫跨整個日本,走遍高山、雨林、沼澤、火山,蒐集罕見植物標本,但也別忘了一訪水橋橋祭、和居酒屋老闆娘乾杯。

這本書獻給所有植物愛好者、獻給所有和索羅古德一樣,會對著生物納悶「為什麼」的少年少女,也獻給有著其他愛好的你——你將能從本書,看見那個全心喜愛某樣事物的、閃閃發亮的自己。

作者簡介

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

牛津大學植物學家、插畫家和演說家,現任牛津大學植物園副主任兼科學部主管、菲律賓大學客座教授,也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李納克爾學院初級研究員。研究興趣集中在演化遺傳學、植物分類學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尤其關注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的演化,以及地中海盆地和日本等生物多樣性熱點中的分類多樣性。

審定簡介

謝長富

專長為植物生態學與分類學,目前為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台灣生態學會理事、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Taiwania》國際期刊主編。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系教授及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等。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人文科普專職譯者。漫漫翻譯路上感謝大自然為伴,喜於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譯有《向晚的飛行》、《不想回家的鯨魚》、《等待在夜裡被捕》及《探險家學院》系列等。

※ 本文摘錄自《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轉載請洽一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