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至今,利嘉林道發展協會透過「工作假期」以志工服務替代一般性的消費娛樂,讓參與者親身投入社區的生態保育工作,進而帶動社區居民自發性的動手改造家園,兼顧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雙重目標。舉辦志工假期的第一步,是有人願意提供地方。
而這「由內而外」社區意識的凝聚,來自發展協會每年舉辦「農村新風貌社區規劃擂台賽」,鼓勵居民針對家鄉建設、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維護等議題,提出願景與實際可執行的方案。過程中,引導居民從傳統土地私有財的概念,轉化為使用權的觀念;引發居民有人開始將祖厝整理為社區談事場所、改建豬舍作為甲蟲生態教育園區,利嘉林道頓時熱鬧了起來!
為了與自然和諧共處,林道上的農民開始嘗試轉型為有機農作。您可能很難聯想,有一天「八色鳥會來幫忙善和賣梅子」、「獨角仙為阿波叔叔的竹筍掛牌保證」、「螢火蟲未來將是阿揚釋迦園最強的推銷員」,這些生態創意產業的夢想,在利嘉林道志工假期中逐步實現…
「搶救梅農,保護八色鳥」志工假期
位於利嘉林道上的善和梅園,主人是工傷返鄉的卑南族原住民-陳善和,他因發現美麗又珍貴的保育鳥類-八色鳥,數次在梅園內出沒,三年前開始以無毒有機方式經營至今,為了保育這塊梅園,他同時也承受了極大的家族及經濟壓力,一度想要整地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釋迦。「梅農不飽、八色鳥不保」,儘管如此,我仍看見善和眼中的堅定,因為他也期待每年「八色鳥」的到來,聽見那溫柔的叫聲。因為社區居民有決心,協會透過志工假期、媒體資訊、網路行銷等方式,成功打響「八色梅」的名號。志工在看似無意義的反覆勞動中(從修剪到清運山坡上的梅枝),瞭解到梅農苦心經營的不易,他們願意以高價購買梅子,支持這項美麗的守護行動。
「營造甲蟲復育區」竹筍志工假期
人稱「阿波叔叔」的郭清波,是個筍農,為了讓返鄉的兒子阿源,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於是積極投入傳統農業轉型。筍園中的木屑堆肥意外成為「雞母蟲」(亦即甲蟲寶寶)的新樂園,但每天凌晨二點就得摸黑到筍園採收竹筍,這些甲蟲寶寶的安危牽繫著阿波叔叔的心。今年四月,勞工大學志工生態假期四十位資深學員,協力將既有豬舍改建為甲蟲生態教育區。「為甲蟲蓋一個家」是勞大志工的心願,經過一個月的羽化,利嘉林道上隨處可見成群的獨角仙,結合台東大學鐵甲竹筍志工假期,一起為阿波叔叔「大出」的麻竹筍掛上品質保證。現在的阿波叔、阿波嬸除了挖竹筍外,花更多時間帶著數位相機,學習記錄獨角仙的成長點滴。
「用承諾守護螢光」志工假期
社區發展要有延續的力量,得靠年輕人回鄉才能做世代的交替,想想能有幾人願意放棄都市五光十色的生活,回到不是那麼便利的鄉村?這個決定並不容易。但詹明揚與太太宜佳,卸下航空公司的高薪工作,為了唸國小的女兒回來了。他們以無毒有機的方式摘種釋迦,阿揚不灑除草劑,用別人眼中的笨方法,整日與野草搏鬥,土壤肥沃不酸化,園內隨處可見的肥大蝸牛,間接供給螢火蟲幼蟲所需的食物。今年五月,來自各地的螢光志工,以人工除草方式,在阿揚釋迦園以及蕨園,營造螢火蟲的快樂天堂。未來在螢火蟲的照亮下,阿揚用心呵護而生的果實,相信將會甜入更多人的心裡。
「那個池子現在如何了?」、「甲蟲寶寶長大了嗎?」、「八色鳥今年有沒有回來?」、「我種的樹、上次修的步道、還沒拔完的草下次還會再去……」-這些都是歷屆志工最常詢問的話題,因為那是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志工假期回憶。
儘管坊間令人目不暇給的生態旅遊行程,各地社區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無論是上山下海的自然體驗,或是就地取材的手工藝品DIY,從「消費」的角度切入,遊客可以滿載而歸各式各樣生態DIY紀念品。反觀,從「服務」角度出發的「生態工作假期」,同樣強調參與者「做中學」的體驗,不同的是,完成的紀念品已不再帶回家擺著,而是留下給社區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