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的生態旅遊思考(四)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哥斯大黎加的生態旅遊思考(四)

2005年03月17日
作者:廖桂賢

「生態旅遊」恐怕是當前旅遊業者最愛用也最有效的行銷文案,然而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個名詞是被濫用的,雖然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環境為旅遊場景,但並不是所有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旅遊活動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稱為生態旅遊。

以Monteverde的例子而言,目前大部分遊客到這裡的主要行程不在於參觀雲霧林保護區,而在私人經營的森林遊樂區裡從事較刺激有趣的活動。在遊客造訪天數有限的情況下,私人遊樂區直接排擠了雲霧林保護區主要保育經費來源的門票收入。行前,在對當地現況不了解的情況下,我們請當地旅行社代為安排在Monteverde兩天的行程,結果我們兩天都被安排在同一個私人園區裡,並未參觀由當地社區辛苦經營管理的雲霧林保護區。慕著「生態旅遊」之名來到Monteverde,做為觀光客的我們,不但沒有充分學習到當地的自然生態,更沒有為社區的保育工作做出任何貢獻,反倒是以昂貴的入園費直接支持了私人財團未來持續擴張園區,繼續破壞環境生態。

永續生態的旅遊精神

在旅遊業者和遊客雙方都對生態旅遊概念懵懵懂懂的情況下,恐怕絕大部分號稱生態旅遊的活動實際上不過是緩慢的「生態殺手」。生態旅遊定義嚴格,在滿足遊客「觀賞」需求之餘,不但要對社區有正面回饋,又不能造成任何環境衝擊,執行上難上加難。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要人類所到之處不留下任何痕跡是根本不可能,另外,野生動物的生活作息絕對會因人類的接近而產生嚴重影響,再者,在商業的機制下,旅遊獲益是否能回饋到社區的經濟文化甚至保育工作上,更是一大問號。實際一點的說,「生態旅遊」固然立意良好,但在現下商業導向的世界裡,恐怕只是天真的夢想。

台灣追隨世界潮流總是不落人後,目前在政府以拓展觀光需求為前提,帶頭大力推動完全不環保的「生態旅遊」,台灣生態環境因此而遭到的加速破壞,恐怕已是慘不忍睹。與其推動時尚的「生態旅遊」,不如以真正生態旅遊的精神,先全面檢視現存的大眾自然旅遊景點,以改善及修復的方式,讓現有的景點朝向生態旅遊的目標永續發展。採用綠建築和永續景觀工程的技術來改善自然環境中的人為設施,同時進行生態復育工作,亦即,雖然之前硬體建設造成的環境破壞已是既定事實,至少確保未來在旅遊活動進行的同時,不要產生額外的環境衝擊,甚至慢慢修復先前的破壞。

另外,旅遊業者也應檢討其軟體服務,使遊客能真正進行一趟知性的生態及文化學習之旅,而政府更應徹底檢視各旅遊區的旅遊運作機制和政策,以確保旅遊獲益回饋到對當地永續發展有助益的工作上。要提升台灣的觀光品質,讓觀光業永續發展並達到生態保育目的,現階段政府應大力推廣的是「永續旅遊」的觀念,而不是貿然推動一旦執行不當就會成為生態殺手的生態旅遊。

學習做一個「生態旅遊者」

在哥斯大黎加旅遊的一路上,我們不斷地以嚴苛的環境角度評論著這裡的旅遊業,卻同時也汗顏的發現,做為觀光客的我們,難道不是促成整個旅遊產業不生態不環保的主要驅力嗎?觀光客的行為模式、消費喜好等,在在影響著旅遊業的運作和執行,觀光客所做的旅遊決策,包括所選擇的旅遊點,從事的活動、下榻的旅館、吃飯的餐廳、以及買回家的紀念品等,背後是一連串程度輕重不一的環境及社經衝擊,要做一個負責任的旅遊者,我們應盡量想辦法讓自己的旅遊活動所造成的衝擊降到最小。

根據生態旅遊的精神,學習做一個「生態旅遊者」:行前做好功課,對造訪的地方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旅遊時不要只是走馬看花,盡量定點做較為深入的學習,另外,選擇用心經營的在地旅遊業者,以行動支持規模較小但以環保方式經營的旅館或民宿,同時盡量嘗試當地食物,對當地風俗民情做基本的瞭解。如果大部分的觀光客都有做為「生態旅遊者」的決心,不用仰賴政府的覺醒,不負責任的旅遊經營自然會被大眾的選擇淘汰。

哥斯大黎加儘管在「生態旅遊」的執行上不盡完美,坦白說也比台灣的惡性發展強得太多,足以做為台灣的參考和借鏡。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不甚富裕的開發中國家,其政府和民間在不需要經歷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之前,就意識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並且相對投注許多資金和心力。台灣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水準遠超過哥斯大黎加,但是我們可以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嗎?(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