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界線 | 環境資訊中心
企鵝

模糊的界線

2005年03月27日
作者:企鵝

馬路上的界線畫得再清楚也不過了,卻常常可以看到橫跨著開的車子,而在沒有辦法畫出界線的地方或事情呢?是不是一切都要推給心中那支其實連自己都覺得莫名奇妙的尺?更何況每個人的尺不見得長得一模一樣。

生動的鳥類照片與影片讓人咋舌不已,只是背後的拍攝過程往往不得而知;精采的論文讓人讀了茅塞頓開,而背後的實驗過程卻一樣讓不為外人所知。背後的故事,往往勾起人們的注意,往往也是造成論戰的燃火點。這些實地與野生動植物相處的人們,在開始按下第一次快門或者進行第一次實驗調查前,需要的並不單只是攝影技巧的知識或生物學的研讀,將對生命的基本尊重隱化成為行動的內含物,反而是更需要補足的地方。

不擇手段的手法與不計代價的採集當然可以擁有精采的結果,但在照片或文章背後所犧牲的生靈,牠們所付出的代價常常遠大於所被呈現出來的部分。

經常性的論戰卻往往是持著相同立場的人們在對抗,私底下做些見不得人的事的人,當然不會在論戰中出現。只有笨蛋才會在這個時候出來自首曝光!而論戰的結果,往往讓這些擁有相同立場的人彼此看不對眼,甚至在訂出與野外生命之間的應有距離前,卻彼此劃出了「清楚的界線」,得益的會是誰?大概沒有。而受損的會是誰?應該很多。

捕鳥人仍然在捕鳥,而用著不當拍照手法的人仍然繼續他的惡行,過當的採集行為亦同樣不會停歇,反正他只消在文章中輕描淡寫敷衍了事,也沒有誰能夠真正拿他們有什麼辦法。如果他們狠下心甩掉了罪惡感,而心鎖又該如何能夠上得了呢?

持著錯誤態度進而對動植物產生傷害的拍攝者與研究者,他們往往是在踏出第一步時缺少有人善意的帶領。進行論戰的人們,何不妨收拾浪費在論戰的時間,在發現他們錯誤行為時,前往糾正,並給予善意的建議呢?而咄咄逼人的言辭,即使再怎麼有理,卻往往很難讓人接受,又為何不多花點時間修飾一下自己言辭,同一個意思可以有許多種的表達方式,不是嗎?

有時回過頭來想,對於罕見的候鳥、稀有的昆蟲與植物們,我們是否極愛前往觀看拍照?此舉人們或許認為無傷大雅,而對那些族群數量已經幾近危險的生命來說,許多「無傷大雅」的無意干擾重複累積之後,往往攸關了牠們的性命。又何不壓抑住自己的好奇心,少一分現地的干擾,多一份對實質保育上的關心,或許對牠們來說,才是真正需要的「關注」呀!

【後註】

藉著網路天涯若比鄰的便利,自然生態的相關論壇吸引了眾多志同道合的人們在一起分享彼此所好,分享的門檻不再只局限得彼此碰面或靠著書信往來。由於科技的進步,在數位相機問市後,自然攝影的門檻一再的降低,不再如以往般遙不可及,鳥類生動的身影藉由許多巧手敏思浮現在螢幕這端。

看過那些鳥,慢慢轉變成曾經拍過那些鳥;在紀錄本上紀錄的鳥種名,慢慢變成硬碟裡的一張張鳥圖。只是對於鳥類或者其他生物的尊重,卻未因為可及的距離縮短而變得更加的珍惜,偶爾仍會在一些論壇中出現一些「特意」造就的「精采照片」,斧鑿的痕跡有時明眼人在照片上便能看出,或許是突兀的背景,不該出現的植物,有時卻是被人揭穿照片背後的拍攝過程是怎麼樣子的矯揉做作,或許是放音,或許是怎樣怎樣不該明說的行為,接下來的便是一連串的論戰、批評。

拍攝那些照片的人們有時可能只是無心,有時卻是故意,在論戰開端之後,他們往往便消失了身影,這是網路極易脫身的好處,而留下來討論的人們,往往會因為文字運用上口氣的差異,而產生對彼此的誤解,即使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卻會展演出意外的結果。  最末的結果,往往不是我們原本預想的結果,卻總是發生。多麼可惜,不是嗎?

作者

企鵝

台灣水鳥研究群成員,鳥故事杜撰者,以科學的角度觀察候鳥來去,嘗試以文字記述環境變遷,鬻字維生是理想,但常不可得。

>>個人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