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駕輕航機「導航」49天 瀕危候鳥隱䴉遷徙飛越庇里牛斯山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家駕輕航機「導航」49天 瀕危候鳥隱䴉遷徙飛越庇里牛斯山

2024年10月18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陳文姿 審校

氣候變遷讓隱䴉飛越阿爾卑斯山越來越困難,今年牠們要飛越庇里牛斯山往西班牙過冬。圖片來源:waldrappteam

隱䴉小隊(Waldrappteam)2024年遷徙日誌 (節錄)
8月13日
遷徙旅程第一天!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大家很興奮,也很疲憊。今天飛了141公里,3小時01分,降落在Paterzell(帕特澤爾/德國)。
9月3日
這是令人興奮的一天!歷經昨天的挫折,我們原本對今天進展不抱希望,加上天氣即將轉壞,只能選在11點起飛。但最後,我們飛了127公里,越過庇里牛斯山,抵達西班牙。
9月23日
今天風太強,只能折返機場。這並不意外,天氣預報說整週的風都與我們飛的方向相反,但我們仍然想一試,這是值得的。

這是一段人、飛機與36隻隱䴉(northern bald ibis, 學名Geronticus eremita)的遷徙旅程,日誌暫停在9月23日,但從社群平台X得知,歷經49天、2600公里的飛行,牠們已經順利抵達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準備在這裡過冬。

渾身漆黑、帶著彎月狀長喙的隱䴉曾廣泛分佈於北非、阿拉伯半島與多數歐洲地區。據傳隱䴉能做成佳餚,所以在人類獵捕與棲地破壞的雙重壓力下,17世紀於歐洲幾近絕跡,僅殘存在動物園或少數據點。

奧地利的「隱䴉小隊」(Waldrappteam)從2002年開始復育隱䴉,從零開始,成功在中歐地區養出約300隻。隱䴉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的受脅等級也從「極危」(CR)降到「瀕危」(EN)。主導計畫的生物學家弗里茲(Johannes Fritz)指出,此計畫試圖在歐洲大陸地區重現瀕危的候鳥鳥種,是世上首見。

棘手的是,年輕的隱䴉仍有季節遷徙的本能,卻因為缺乏「長輩」的教導,不知道要往哪飛才能安然度冬。《美聯社》報導指出,計畫初期釋放的隱䴉,許多都沒能抵達義大利的托斯卡尼這類較溫暖的地方,牠們迷失了方向,最終死亡。

弗里茲決心:「我們必須教牠們飛行的路。」

人工復育的隱䴉沒有父母帶領遷徙,科學家駕著輕航機教導隱䴉群飛往新的過冬地。圖片來源:waldrappteam


隨著冬天到來,隱䴉要飛往溫暖的南方過冬,但在這之前,牠們要學習遷徙的路徑。圖片來源:waldrappteam

人類教導隱䴉飛往過冬地,這想法早有前例。1988年,利希曼(Bill Lishman)曾駕駛飛機帶著鵝飛行,事件後來還改編成知名電影《返家千萬里》(Fly Away Home)。

弗里茲團隊以輕航機引導隱䴉遷徙的起源是2007年,團隊第一次帶著隱䴉,從德國飛越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過冬。直到2011年,第一隻隱䴉終於在沒有人力介入的情況下,自行從義大利返回德國巴伐利亞。

隱䴉學會了德國跟義大利間的遷徙路徑。但是,隨著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阿爾卑斯山的天氣變得更加寒冷,越過這座天然屏障的難度更高。2023年,弗里茲團隊開始嘗試新路徑,這次要帶領隱䴉去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這條遷徙路途長達2500公里。

今年是第二次往安達魯西亞,路徑比去年更遠。團隊於8月13日出發,駕著一台配有滑翔傘的輕航機,領著36隻隱䴉起飛,預計要耗費50天,趕在10月初抵達過冬的地點。

隱䴉不會自願跟著飛機飛。翻開2024年遷徙日誌,團隊從4月就開始收集出生不久的小隱䴉。接著。兩位科學家「養母」天天陪伴小隱䴉,悉心照料,利用鳥類的銘印(imprint)特性,讓小隱䴉跟著「養母」。5月,這些幼鳥開始學習飛行後,也學習如何跟著飛機飛。

弗里茲告訴《衛報》:「這是種超現實的經驗,與這些鳥兒一起飛在天空上,觀察他們最適合飛翔的完美身形,極為觸動人心的非凡體驗。」


科學家利用鳥類的銘印(imprint)特性,讓小隱䴉從小跟著「養母」跑。圖片來源:waldrappteam


氣候變遷讓隱䴉飛越阿爾卑斯山越來越困難,今年牠們要前往西班牙。圖片來源:waldrappteam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曹可芝

文字投影師|在字裡行間讀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