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黑箱? 環保團體盼一絲曙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評黑箱? 環保團體盼一絲曙光

2007年08月13日
本報2007年8月11日台北訊,陳誼芩整理報導

第七屆環評委員於10日早上召開第一次環評大會(第154次會議 ),違背以往開放民眾旁聽之慣例,並禁止媒體採訪,自由時報周姓記者提出異議,要求進入旁聽,環保署以討論內規為由,使用暴力將記者逐出場外。

針對環評大會發生環保署官員暴力驅趕女記者事件,環評監督行動聯盟於11日下午召開「環評戒嚴」記者會,除了聲援環保記者採訪權與人身安全,並再次重申資訊公開在環評程序中的重要性,主張讓陽光照進環評黑箱。

環保團體:環評戒嚴 黑箱作業

針對環評開會新規定,錄音錄影須由主席同意,且由環保署統一錄製存檔,並禁止環評委員對外發言,環評監督行動聯盟發言人潘翰聲提出質疑,並再次強調會議實況影音應對外轉播,環評議程相關文件與委員出缺席、表決紀錄應對外公開,唯有一切攤在陽光下,環評委員才能不畏政府與業者壓力,秉持專業審查。

環保署要求委員貫徹利益迴避精神,環評監督行動聯盟建議仿照金融業行規,環評委員應主動申報過去幾年內,接過哪些政府、環保署、開發業者的委託案。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指出,目前在環評程序中的案子,合計高達兩兆元的開發金,當然應該公開審查與說明,環評委員的決策應該向歷史負責。

環保署:與事實不符

針對環保團體的質疑,環保署說明,新任委員第一次環評會議並未對單一開發案進行討論,為尊重委員自由討論與表達意見的權利,會前已接受採訪,並承諾會後將提供會議結論。另外,為避免個別委員對外發言,引導外界誤解其個人意見為整體結論,故統一發言窗口。

環保署極力否認黑箱作業的說法,對於記者遭暴力驅趕一事,也表示與事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