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基隆河道是泉州移民來到台灣的重要途徑,船隻過了八堵,卻遭遇端急的河水和渦流,於是移民在此上岸,建立新家園,把新家園叫做「暖暖」。渦流見證了先民的開拓史,也刻下今天的暖江壺穴。
由基隆、南港、內湖社區大學聯合主辦的「2007暖江壺穴保存運動—議題取向之流域守望與河川教育」培力課程,於上週六(11日)在「暖暖代誌」基督教聖光堂舉辦。課程培訓50多名學員,實地踏查暖江湖穴群,認識自然景觀形成原因、了解當地歷史背景,及此一景觀之獨特和保存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邀請長期投入基隆河河域河川污染監測、環境景觀保存的夥伴,在課程中分享多年來持續關懷的歷程與展望,學員並學習利用網路媒體平台,將觀察與紀錄編輯成為有用的參考資料。
學員分2組授課,利用地圖及故事保存,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資源,目的為使更多人了解保存暖江壺穴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成立「流域守護地圖數位工作隊」及「流域守護故事數位工作隊」,以公共參與的地理資訊系統(PPGIS),及公共電視提供之公民新聞平台(PeoPo)為工具及媒介,促進公眾參與、公共治理,使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合作,達到協助及監督政府執行環境政策的目的。
未來期望能在暖江壺穴劃定專區,分為核心區、緩衝區、一般服務區等,分區管理,除完善保存珍貴自然景觀資源外,更提供遊憩及教育功能,完成多重利用之整體配合規劃。
基隆河的壺穴超過3000個,是河成壺穴的世界之冠。基隆市長曾經承諾要爭取暖江壺穴列為自然保留區。日前基隆市政府宣布,將計畫在暖暖水源地至親水公園一帶闢建人行步道,將此區發展為兼具觀光休閒及文史教育等功能的景點。
不過,長期監測基隆河流域現況的南港社大講師張錫塒表示,暖江壺穴珍貴稀有,現今已受到下水道、公路工程等相當程度的破壞,甚至有步道建設直接橫越在壺穴之上。他表示,暖江壺穴有立即的危機。然而,目前仍須等社大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報列為自然保留區,主管機關海發局才會進行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