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熱水器──甘肅黃土高原上的智慧 | 環境資訊中心
低碳革命前夕的無車之旅

天然的熱水器──甘肅黃土高原上的智慧

2007年08月20日
作者: 蒲漢龍(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2007年6月30日,Day21

累積里程: ~1354km,甘肅天水—通渭

走入甘肅天水,這一片黃土刻出的山居歲月,帶著融入自然能量的現代技術;在與荷蘭合作打造的生態城鄉中,這裡的居民不需仰賴煤炭工廠產出的電能,卻能維持生活耗用......

黃土高原景象

太陽能電話。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黃澄澄的山坡上,仍有零星的植被。這是大西北地區積極綠化的成果,中國當局自受到黃土吹沙的襲擊、河水污染,水土流失後的覺醒;撥款給黃河上游的城市,積極的復育山林,整治上游坡地。

我們一路騎上這個甘肅從天水至秦安的天纏公路上,爬昇至1800公尺的高山上,這裡是當地人所稱的「大山」:然而,這大山並非想像中綠油油的而是多處崩塌裸露出黃澄澄的泥土。這裡非常的乾燥,呈現出長時間缺水的景貌,而也因長期缺水,坡地很難看得到植物群落。我們隨著山坡騎去,一路上觀察到很多老年人一桶一桶的搬運水回到鎮上,一根扁擔兩桶水,由水源地以人力緩慢運輸。

通渭屋舍。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窯洞雨撲滿

我不禁為這炙熱的天氣造成先天環境與資源上的限制感到憂心,不過,生活在此的先民們卻也發展出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各種方法,衍生出了許多生態智慧。例如,房子屋頂斜向屋中心,朝著三合院的內部,沒有延伸向外的屋簷,因此發揮了漏斗的效果,把雨水收集了起來,並且,為了讓更多雨水能被儲存,有的地下型窯洞還會在中心挖上滲井。由於,黃土造的房子是處於中國內陸乾熱大陸型氣侯,風吹雨打的機會不多,房子可保存得很好,牆壁會越來越堅硬。這與中國南方或是台灣,以排水為主的房屋設計是很大的差異。

有了房子、收集到的水、飲水問題呢?

燒製一壺水只要12分鐘。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飲水是要加熱殺菌的,但這裡的石化能源有限,但太陽能確是穩定且可持續的!因此,當地百姓以鏡面或任何可以反光的物質,自己黏糊成內凹型弧面,這個向著太陽閃耀的光凹面鏡,隨著太陽由東向面的軌跡適時調整方位,可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能量來源!據居民表示,這大陽能聚光面鏡,四十分鐘即可燒開一桶五公升的水;也因此,飲水與洗熱水澡都不成問題了!

此外,這兒還利用沼氣作為生活炊煮能量的來源,充分運用大自然的力量,與住民的廚餘堆肥製造出一個能量資源循環的生態城市。

【延伸閱讀】

中荷合作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地球日網站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